小儿推拿方法名。出《厘正按摩要术》卷二。详凤凰鼓翅条。
病证名。多因经水未绝,肝经血虚,肝气郁久化火,凝滞浊液,渐结成粒。《诸病源候论》卷四十:“淋而出石,谓之石淋。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沙石。肾为热所乘则成淋,肾虚则不能制石,故淋而出石,细者如麻如
见《证治准绳·幼科》。即脾中积。详该条。
《本草纲目拾遗》卷九方。人参、麝香各四两,三七八两,山羊血二两,千年健、钻地风、肉桂、川椒、乳香、没药、小茴香、苍术各一斤,艾叶、防风各四斤,甘草二斤,穿山甲半斤。为细末,用棉纸一层,高丽纸三层,纸宽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手阳明之支脉,入于齿,风邪客于经脉,流滞齿根,使断肿脓汁出,愈而更发,谓之齿漏。”即牙漏。详该条。
书名。明·朱(周定王)、滕硕、刘醇等编。168卷。刊于15世纪初。系明初编修的一部大型医学方书。书中广泛辑集明以前的医籍和其他有关著作分类整理而成。原书今仅存残本,清初编《四库全书》时将本书改编为42
【介绍】:见吴篪条。
证名。指伏热或吐后引起的心胸烦热或烦闷。《素问·本病论》:“伏热内烦。”《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注解伤寒论》卷五:“吐后心
证名。亦作肢节烦痛。指四肢关节烦热疼痛。《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伤寒论辑义》卷三:“支节者,四肢百节也。若言百节,则似周身百节烦疼,此恐不然,当是四肢之
病名。又名大头瘟、虾蟆瘟。《医学正传·瘟疫》:“大头天行病,从颐颔肿热者者,又名鸬瘟。”《赤水玄珠·疫门》:“头面肿,俗名鸬鹚瘟、虾蟆瘟。”《证治汇补·咽喉章》:“有司天运气过亢,其年乡村染患相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