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乳旁

猜你喜欢

  • 半身不遂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半身不遂痧》:“心主血,痧毒入于血分,故易攻心,此痧症所以发昏也。若痧之慢者,冲激迟缓,未逆于心,留滞经络,或在于右,或在于左,为半身疼痛,或麻痹不仁。如此半身不遂,总因痧毒之遗

  • 止血四生汤

    《疡医大全》卷二十六方。生荷叶、生柏叶、生地黄、生艾叶各三钱。水煎,加童便调下。治牙宣,牙龈出血。

  • 秋兰

    出《本草衍义》。为建兰花之别名。详该条。

  • 吴肖愚

    【介绍】:见吴勉学条。

  • 野鹤嘴

    见《广西中药志》。为莲生桂子花之别名,详该条。

  • 惊风内钓啼

    病证名。指小儿因惊风内钓而啼。《普济方》卷三百六十一:“夫惊风内钓啼者,阴阳两证:阴者起于吐之后,胃气虚弱,精神昏愦,嗞啀不宁,或不乳,项硬反张,手足瘈疭,内钓啼叫也;阳者起于身体发热,惊悸大哭,精神

  • 离睛

    病证名。《圣济总录》卷一百零六:“藏府壅滞,肝经积热,上冲于目,令人目痛睛疼,若毒气结聚甚,则黑睛上生黑珠子如蟹目状,故以名之。或有如豆者,名曰损翳,或曰离睛,又曰蟹睛。”详蟹睛条。

  • 八极

    八方。《素问·五运行大论》:“临观八极。”张志聪注:“地之八方也。”

  • 表证入里

    指表证化热,病势向里发展。症见不恶风寒而反恶热,烦渴,小便黄赤,舌苔黄燥等。

  • 妊娠遍身瘙痒

    病证名。见《叶氏女科证治》卷二。孕妇遍身瘙痒,多系皮中有风。宜用樟脑调酒,或用川椒、艾叶、透骨草、防风、荆芥擦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