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气

五气

①五种气味:臊气,焦气,香气,腥气,腐气。《素问·六节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张景岳注:“天以五气食人者,臊气入肝,焦气入心,香气入脾,腥气入肺,腐气入肾也。”②五运之气,即金、木、水、火、土。《素问·六节脏象论》:“五气更立,各有所胜。”③五脏化生的情志活动,即:喜、怒、忧、悲、恐。《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④五色之气,即:青气、白气、赤气、黑气、黄气。《素问遗篇·刺法论》:“五气护身之华。”谓五脏内在变化反映在外表上的五种气色。青气自肝而出,白气自肺而出,赤气自心而出,黑气自肾而出,黄气自脾而出。观五色可察五脏之变化。⑤土气。土位中央,其数为五,故名。⑥指五味所化之气。《类经》卷十六:“五气,五味之所化也。”

猜你喜欢

  • 重广英公本草

    书名。一名《蜀本草》。20卷。后蜀·韩保昇等撰。据《嘉祐补注本草》所引书传称:“韩保昇等与诸医工,取《唐本草》并《图经》(指《新修本草》中图经部分)相参校正,更加删定。”已佚。

  • 赵兰亭

    【介绍】:清代医家。字延海。天台(原属浙江会稽)人。采集众说,收录秘方,辑成《伤科秘旨》一卷(1852年刻)。

  • 福田院

    宋代医疗福利设施。据载系专为在寒冬季节收养老、幼、贫病和无依之乞丐而设。

  • 白苔尖根俱黑舌

    舌尖舌根俱黑苔,舌中部白苔的舌象。为心肾热极,脾胃真热假寒证候。若证见发热詀语,呃逆干呕,食入即吐,意识朦胧,为热邪弥漫,火毒炽盛,可用十全苦寒救补汤(见《伤寒舌鉴》)。

  • 水石

    见《石药尔雅》。为消石之别名,详该条。

  • 枣仁

    见《药品化义》。为酸枣仁之简称,详该条。

  • 玄驹

    见《本草纲目》。为蚂蚁之别名,详该条。

  • 下搭手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四。又名肾俞发、腰疽、连肾发。指有头疽生于腰部肾俞穴(第二、三腰椎棘突之间,脊柱旁三寸)处,患者手由下可搭着者。证治见有头疽。

  • 十二原穴

    ①指五脏及膏肓之十二个原穴。即肺之原太渊,左右各一;心之原大陵,左右各一;脾之原太白,左右各一;肾之原太溪,左右各一;肝之原太冲,左右各一;膏之原鸠尾;肓之原脖胦(气海)。“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

  • 灰陷

    五陷之一。指痘出稠密,其色如灰,根脚无红晕而顶陷者,为气血大虚所致。治法详白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