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五。又名训疽。指发于指端和手心、足心及心窝部的瘭疽。证治见瘭疽条。
出《经效实验单方》。为连钱草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所指有二:①出《针灸甲乙经》。即阳交,见该条。②出《针灸甲乙经》。即阳池,见该条。
骨名。①左右第七肋软骨会合于胸骨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岐骨者,即两凫骨端相接之处,其下即鸠尾骨也。”②泛指骨骼连接成角之处。《伤科汇纂》:“岐骨者,凡骨之两叉者,皆曰岐骨。”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坤宁集》:“凡九窍有肉突出,皆名为痔。妇人阴中突肉,名阴痔。”相当于子宫脱垂、子宫粘膜下肌瘤等。有因肝郁或湿热者,阴户流黄水,宜解郁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或丹栀逍遥散;有
见《本草品汇精要》。即大风子,详该条。
病名。指大、小肠的气机痹阻,导致多饮而小便不利或飧泄的病症。《素问·痹论》:“肠痹者,数饮而出不得,中气喘争,时发飧泄。”治宜利尿健脾为主。选用五苓散、吴茱萸散、木香丸等方。
浮出于脉外,循行于皮肤、分肉之间的气,系指卫气而言。《灵枢·卫气》:“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
五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又为二十三蒸之一。参见五蒸、二十三蒸条。
见《灵枢·癫狂》。又名眦,俗称眼角。为上下眼弦的联合处。外眼角称外眦;内眼角称内眦。两眦内应于心,为五轮之血轮。因心与小肠相表里,故眦部疾患,常与心或小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