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蒸

五蒸

骨蒸脉蒸皮蒸肉蒸内蒸的总称。《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蒸病有五,一曰骨蒸,其根在肾,旦起体凉,日晚即热,烦躁,寝不能安,食无味,小便赤黄,忽忽烦乱,细喘无力,腰疼,两足逆冷,手心常热。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食人五藏。二曰脉蒸,其根在心,日增烦闷,掷手出足,翕翕思水,口唾白沫,睡即浪言,或惊恐不定,脉数。若蒸盛之时,或变为疳,脐下闷,或暴利不止。三曰皮蒸,其根在肺,必大喘鼻干,口中无水,舌上白,小便赤如血。蒸盛之时,胸满,或自称得注热,两胁下胀,大嗽彻背连胛疼,眠寐不安,或蒸毒伤脏,口内唾血。四曰肉蒸,其根在脾,体热如火,烦躁无汗,心腹鼓胀,食则欲呕,小便如血,大便秘涩。蒸盛之时,身肿目赤,寝卧不安。五曰内蒸,亦名血蒸。所以名内蒸者,必外寒内热,把手附骨,而内热甚。其根在五脏六腑,其人必因患后得之。骨肉自消,饮食无味,或皮燥而无光。蒸盛之时,四肢渐细,足趺肿起。”治用五蒸汤、五蒸丸等。参蒸病条。

猜你喜欢

  • 雌丁香

    见《本草蒙筌》。即母丁香,详该条。

  • 三阴头痛

    病名。太阴头痛、厥阴头痛、少阴头痛的合称。《罗氏会约医镜·论头痛》:“太阴头痛,脉沉缓,身体沉重,或腹痛,必有痰也,以苍术、半夏、南星为主;少阴头痛,脉沉细,必寒厥,以麻黄、附子、细辛为主;厥阴头痛,

  • 膏滋

    即内服的膏剂。详膏剂条。

  • 蛔结痧

    痧证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痧胀源流》:“蛔结痧,痧毒攻胃故蛔死,入于大肠与宿粪相结,腹中大痛,是为蛔结。又有痧毒入胃,胃必热胀之极,蛔不能存,因而上涌,乘吐而出;或蛔结腹痛,不大便,或入大肠由大便而出

  • 胎食

    气功术语。即把舌下的唾液咽下。

  • 流注

    ①病名。即肢体深部组织的化脓性疾病。又名马。见《仙传外科集验方》。由于毒邪内侵,当气血虚弱之时,流窜不定,致使肢体深部发病,肌肉组织结块或漫肿、有单发或多发,久而成脓,溃后脓尽可愈,或此愈彼发。由于发

  • 苏子容

    【介绍】:见苏颂条。

  • 奇胎

    见朱振声《妇女病续集》。多指胎儿畸型。

  • 东医寿世保元

    方书。四卷。朝鲜族李济马撰于1894年。载医论625条,方剂113首。着重论述人与自然界、社会的关系。太少阴阳四象的辨证论治、精神心理因素对脏器、疾病和健康的影响。创立了四象治疗和预防医学,成为现代朝

  • 产科心法

    书名。2卷。清·汪喆撰。刊于1780年。内容分种子、胎前、临产及产后四门,对产科常见病的治疗方药记述较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