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五行在医学应用,发展为一种中医的学术理论。它主要是以五行配五脏为中心: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基本内容:①在五脏为中心的基础上,通过经络以联系全身,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并通过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医学实践联系到五方、四时等,说明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医疗实践证明,怒可以伤肝,肝病患者有易怒、头晕目眩抽搐以及筋和眼的一些症候,采用治肝的方药或针灸肝经穴位,能收到一定的效果。②用五行的生、克和相侮相乘等理论以阐述五脏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与阴阳学说贯通一起,可以认识到一些防治疾病的道理。《类经》:“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素问·五运行大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随着医药学的发展,内容有所丰富,观点也有所更新,故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便与哲学上的五行日趋分离,日渐为脏腑相互关系所更替。这种脏腑相关学说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行之有效。因此医学上的五行学说与逐步趋向唯心的古代哲学上的五行不同,不能相提并论。但中医的五行学说也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以五行通套一切,故不免有某些牵强附会,脱离实际的内容。应在医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过程中,批判地继承。

猜你喜欢

  • 喘冒

    喘,呼吸喘促;冒,眩冒。即呼吸喘促而头目昏眩。《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

  • 程相

    【介绍】:参见程邦贤条。

  • 西瓜虫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鼠妇之别名,详该条。

  • 中医外科临床手册

    书名。上海中医学院外科学教研组等编。本书主要据实际临床体验编成。总论部分介绍病历的编写、诊断、治法及诊疗技术操作等。各论部分包括一般外科病、肛门病、皮肤病、眼耳鼻喉口腔病、常见外科急症等五章。结合现代

  • 小儿丹毒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较为全面地列举了各种小儿丹毒,此后历代文献沿袭引用并加以发展,其名称计有:胎热丹毒、赤游风、胎毒发丹、滞热丹毒、食滞丹毒、伤食发丹、赤丹、

  • 仲春痹

    病名。出《灵枢·经筋》。十二经筋病中的足太阳筋病。《灵枢注证发微》:“此证当发于二月之时,故名之曰仲春痹也。”详足太阳经筋病候条。

  • 痁(shān 山)疾

    古病名。即疟疾。《说文》:“痁,有热疟。”《左传》:“齐侯疥,遂痁。”《丹溪心法·疟》:“疟又名痁疾者。”明·卢之颐《痎疟论疏》:“痎疟总名曰痁。痁者,秋时寒热兼作,即痁作而金伏者是也。”

  • 红麻

    见《东北资源植物手册》。为罗布麻之别名,详该条。

  • 竹林寺女科秘书

    书名。本书是题名《竹林寺女科》的传本之一。又名《妇科秘传》、《妇科秘方》,1卷。竹林寺僧撰。刊于1795年。书中记述月经40症、胎前38症、产后15症的证治。其后有复刊本,内容陆续有所增补。

  • 下管

    管,同脘。即下脘部。《灵枢·上膈》:“人食则虫上食,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之,积聚以留,留则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