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抽搐、动摇等风动之证不因于外感风邪者,均属肝风内动。有虚证、实证之分。虚者称为虚风内动,实者称为热盛动风。各详该条。
出《本草衍义》。为蒲棒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生。字菱甫,又字甘伯,号石生,绩溪(今安徽绩溪)人。因中年多病而学医,撰有《黄帝内经素问校义》一书(1872年)。
出《灵枢·经筋》。是经络系统在人体体表的连属部分。由于它的分布部位及其病候着重在“筋肉”方面,因称“经筋”。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与十二经脉基本一致,阳之筋分布在肢体外侧,阴之筋分布在肢体内侧,但都从四肢
古病名。精神神志病之一。《世医得效方·怪疾门》:“卧于床,四肢不能动,只进得食,好大言,说吃物,谓之失说物望病。治如说食猪肉时,便云你吃猪肉一顿,病者闻之即喜,遂置肉令病人见,临要,却不与吃,此乃失说
①即人中沟,见该条。②经穴名,代号DU26。出《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名人中。别名鬼宫、鬼市、鬼客厅。属督脉。督脉、手足阳明之会。位于鼻柱下,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一说“在鼻下三分,
经穴名。代号SI5。出《灵枢·本输》。属手太阳小肠经。经(火)穴。位于手腕尺侧缘,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凹陷处。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和来自尺动脉的腕背侧动脉。主治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目赤肿痛,齿痛颔肿,癫
①治疗神志不安、心悸失眠的方法。适用于阳气躁动,心悸、失眠、惊痫、狂妄、烦躁易怒等病症。分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如因胆气虚或胆热引起心烦失眠,则用温胆安神或清胆安神。参见各条。②养生术语。指收摄精神,使
【介绍】:见张筱衫条。
病证名。指膏粱积热,湿热伤脾所致的痿证。《症因脉治》卷三:“脾热痿软之症,唇焦齿燥,口干作渴,肌肉不仁,身重不能转侧,纵缓不能举动,此《内经》脾热痿弱之症也。”治宜清热化湿。水湿生热者,可用栀连平胃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