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丹溪心法》卷三。即越鞠丸,见该条。
《灵枢经》篇名。篇内有九针、十二原穴之论,故名。本篇首先论述上工守神、守机,粗工守形、守关,以及迎、随、徐、疾、补、泻、候气等针刺手法及适应病证。其次讨论九针的名称、形状和用途,以及五俞的循行趋向和十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蜣螂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此由患疫喉火邪结于肺胃所致之气促症状,为肺气欲绝之候。若喉烂甚者尤危。详疫喉条。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婴孺方》十卷,已佚。
【介绍】:见马莳条。
出明·薛铠《保婴撮要》。即嗽唾脓痰。详该条。
《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方。又名紫霜丸。代赭石、赤石脂各一两,巴豆三十枚,杏仁五十枚。为末,巴豆、杏仁另研为膏,再捣相得,若硬,入蜜少许同捣为丸。三十日儿,每服麻子大一丸,乳汁少许化下;百日儿每服小豆大一
经穴别名。出《备急干金要方》注。即石关,见该条。
病证名。见《银海精微》。即上胞下垂。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