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伤暑

伤暑

病名。①指中暑热而致的病证。出《素问·刺志论》。《医林绳墨》卷一:“伤暑者,由其暑热劳伤元气之所致也。其症日间发热头疼眩运,躁乱不宁,无气以动,亦无气以言,或身如针刺,小便短赤,此为热伤元气也,宜以黄连香茹饮,或清暑益气汤黄连解毒汤,量其虚实而与之。”《医方简义》卷二:“伤暑者,因受暑而伤,暑热伤气,一受暑邪,不急调治,渐入营分,阳已外泄,阴气更被耗散,阴阳两虚,形若虚劳内热外寒,脉必虚数,东垣清暑益气汤最妙,如胃中痞满者,去黄芪甘草可也。”《杂病源流犀烛》卷十五:“伤暑者……其所及之症,有吐利腹痛气逆,发热,头疼烦渴,肢冷疼,前板齿寒,无汗,脉虚或迟或伏,昏闷者,宜香茹饮;有身热小便不利者,宜益元散;有吐泻寒热,喘咳痞满,体肿倦卧,便赤者,宜六和汤;有发热呕血者,宜黄连二钱,酒煎服;有暑天身热头疼燥渴者,宜麦冬汤;有暑天发渴者,宜生津丸。以上皆伤暑之属,所当分别而治之者也。”②指暑病之轻者。《医学心悟》卷三:“伤暑者,感之轻者也,其症烦热口渴,益元散主之。中暑者,感之重者也,其症汗大泄,昏闷不醒,或烦心喘喝妄言也。”③指病因。《难经·四十九难》:“何谓五邪?然:有中风,有伤暑,有饮食劳倦,有伤寒,有中湿,此之谓五邪。”参中暑条。

猜你喜欢

  • 心下痞硬

    证名。一名心下痞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胃脘部有堵塞满闷不适感而按之硬满者。多因胃气虚弱,邪气逆结所致。治当扶胃攻邪。因协热利不止,心下痞鞭,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汗出胃虚,客气上逆,

  • 滑精

    病证名。遗精的一种。《景岳全书·杂证谟》:“不因梦而精自出者,谓之滑精。”又称精滑。甚者见情思色而精液自出,称为漏精。多因色欲所伤,肾元亏损,精关不固所致。治宜温补肾元,固涩精关。方用右归丸、参苓菟丝

  • 六瘤

    六种瘤病的合称。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五。即骨瘤、脂瘤、肉瘤、脓瘤、血瘤、石瘤。参见瘤条。

  • 眩冒

    证名。出《素问·玉机真藏论》。眩,眼前发黑;冒,头昏不清,甚至昏厥。《伤寒明理论·头眩》:“眩为眼黑,……冒为蒙冒之冒,世谓之昏迷者是矣。”《医学入门》卷五:“头眩……或云眩晕,或云眩冒。眩言其黑,晕

  • 金义孙

    【介绍】:明代医生。履贯不详。曾任内医院医官,与全循义合辑《针灸择日编集》一卷(见闻人耆年《备急灸法》)。

  • 脱汗

    证名。《医碥·汗》:“脱汗,阴盛格阳,汗从阳脱,味淡不咸,如珠不流,为汗绝,不治。”详绝汗条。

  • 旋覆梗

    见《苏州本产药材》。为金沸草之别名,详该条。

  • 肝火上炎

    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于上部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因火性炎上之故。参肝火条。

  • 虞洮(táo 桃)

    【生卒】:九世纪【介绍】:五代时医生,字少卿。蜀(今四川)人。据《鉴戒录》记载,他善于分析病因,从思想和精神因素入手治病。董太尉璋久患渴疾,屡经医治不效。虞为诊治时指出:非唯患渴浆,而且渴士,如能得多

  • 小儿骨蒸

    病证名,出《圣济总录·小儿门》,为疳劳的证候。《世医得效方》:疳劳“咳喘不定,虚汗骨蒸,渴而复泄,乳食迟进。”《婴童百问·疳伤、疳劳》:“盗汗骨蒸,嗽喘枯悴。”《证治准绳》集之八:疳劳“即疳热而骨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