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澄
【生卒】:十二世纪
【介绍】:
北宋民间医生。精于医术,以高尚的医疗道德而著名于乡里。后东宫疾,国医治疗不效,有诏召草泽医,澄应诏进药而愈。
【生卒】:十二世纪
【介绍】:
北宋民间医生。精于医术,以高尚的医疗道德而著名于乡里。后东宫疾,国医治疗不效,有诏召草泽医,澄应诏进药而愈。
病名。又名产、产颓。包括产后子宫不收。静光轮应禅师考定《女科秘要》:“产物形如帕下垂,俗名呼作产门颓。”指产时用力,气虚下陷,产后子宫脱下。严重时可致阴道壁下垂及小便淋沥等。治宜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
指性生活。房室过度或不当能耗伤肾气,故为内伤疾病的病因之一。《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反治法之一。使用寒凉药治疗寒证,或使用温热药以治热证,称为真反。例如风火暴盛痰涎上涌、咽喉痺塞的风火症,本不能用热药,但此时以开闭为急,借用南星、巴豆、法夏等温药温开化痰,称为真反。但痰涎缓解之后,仍
火罐放入水(放在药液中者称药罐)中煮沸应用,故名。使用时,将罐子颠倒用镊子挟出,用折迭毛巾紧扪罐口,吸去水液,趁热吸附于穴位或病痛局部皮表。参见水罐法条。
经穴名。代号BL49。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处。一说“除脊各三寸取穴”(《针灸资生经》)。布有第十、十一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和肋间动、静脉后支。主治恶心,呕
以感觉异常为表现形式的循经病理反应。其中以疼痛为主者称“循经性疼痛”;以其它异常感觉如麻、冷、热、痒、酸胀、蚁走样、吹风样或流水样感为主者称“循经性异感”。循经性疼痛和循经性异感,均属自发性循经感觉病
即水肿。《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骛溏,胃气衰则身肿。”“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本病有风寒身肿、寒湿身肿、湿热身肿、燥
病证名。张蕃芝《生生要旨》:“妊娠阴阳失和,胎气不安,以致腹中作痛,时有漏下,俗名漏胎,又名漱经。宜胶艾汤主之。”详胎漏条。
病名。即指胸痹。见《症因脉治》卷三。详胸痹条。
①见《药材资料汇编》。为南沙参之处方名。②见《本草从新》。为荠苨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