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新华本草纲要》。为老鼠豆之别名,详该条。
见《现代实用中药》。即人中黄,详该条。
六郁之一。见《丹溪心法》卷三。因外感湿邪,郁而不散所致。《杂病源流犀烛·诸郁源流》:“雾露风雨坐卧,湿衣湿衫,皆致身重疼痛,首如物蒙,倦怠好卧,阴寒则发,脉沉涩而缓是湿郁。”治宜除湿解郁,用湿郁汤、渗
自我推拿方法。即叩齿法。《诸病源候论·齿虫候》:“琢齿二七过,使人丁壮有颜色,去虫而牢齿。”
见《医门法律》卷六。即茵陈四逆汤,见该条。
即紫金锭,见该条。
病证名。又名匏舌、舌下痰包。即舌下囊肿。由痰火互结,留阻舌下而成。症见结肿如匏瓜状,光滑柔耎,色黄不痛,胀满舌下,妨碍饮食、语言。破之出痰涎如鸡子清,粘稠不断,或如豆渣、粉汁,反复不愈。当以利剪剪破,
内经十二脉之一。同实脉。《诊家正眼》:“曰坚者,实之别名也。”
《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六方。牛髓、羊髓、白蜜、酥、枣肉各一斤,茯神、川芎、天门冬、桂心、当归、牛膝、人参、防风、五味子、鹿角胶、菟丝子(酒浸)、熟地黄各一两,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皱皮,炙令干)二两。前
证名。指因风邪而致头痛与眼部证候并见的病患。《证治准绳·杂病》:“人素有头风,因而目病,或素目病,因而头风……,头痛则目病,目病则头痛。”某些眼疾,可出现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