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则。出《素问·五常政大论》。指用药应因人制宜,对身体强壮,正气充足、能耐受攻邪药物者,就给予气味厚,作用强的药物治疗,取其速效。
药物学著作。又名《得意本草》、《绛雪园得宜本草》。1卷。清·王子接撰。刊于1732年。本书收录古今常用药物458种,分上、中、下三品,记述扼要。
民族方书。作者不详。约成书于1566年。前后传抄11次。全书共16面。载病名76个。按病名分为:疮症、风症、痛症、伤症、不通症、其他症、产后病、毒症等8类。载药275味,方剂243首。按病名、药方、用
病名。出《素问·阴阳别论》等篇。①水肿病之一。多因下焦阳虚,不能司其开阖,聚水不化所致。《症因脉治》卷三:“肝肾虚肿之症,腹冷足冷,小水不利,或小腹肿,腰间痛,渐至肿及遍身,面色黑黄,此肝肾经真阳虚,
证名。见《杂病源流犀烛·小便闭癃源流》。由于精气衰耗,不能输于脾、归于肺所致。其症饮入立觉至脐,即欲小便。宜用补中益气汤等方。
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小儿客忤,口吐青、黄、白沫,水谷挟杂,面色变异,喘息腹痛,反则瘈疭,状如惊痫,眼不上窜,为客忤似痫,治宜镇惊安神《幼科发挥》)。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十三丁之。由皮肤破损染毒或湿热火毒蕴蒸肌肤而发,多见手足部。初起患处胀痛呈暗红色,迅速蔓延成片,继则疼痛剧烈,患肢水肿,出现水泡,溃后出现淡棕色浆水,皮肉腐烂,周围转
病名。《喉科杓指》卷二:“此症因受污秽之气及风热而起,喉间生赤肉,层层相叠,渐渐肿起,由此出臭气,气塞不通。”或由肺胃积热,痰浊薰蒸所致。治宜清热涤痰散结。用桃红四物汤,清咽双和饮,黄连温胆汤等加减。
见医方全书条。
【介绍】:见耶律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