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前胡丸

前胡丸

①《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方。前胡、赤茯苓桃仁(麸炒)、陈皮鳖甲(酥炙)、煨诃子各一两,木香枳实(麸炒)、桂心槟榔半夏(汤浸七遍去滑,微炒)各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生姜橘皮煎汤送下。治气劳,心胸噎塞,不下食,渐加羸瘦。②《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八方。前胡、赤芍药桔梗、赤茯苓、枳壳(麸炒黄,去瓤)、炒大黄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当归各半两,鳖甲(涂醋炙令黄,去裙襕)一两。为末,炼蜜为丸,绿豆大,三岁小儿每服五丸,空腹粥饮化下。治小儿癖气腹痛

猜你喜欢

  • 白面风

    见《江西民间草药》。为寻骨风之别名,详该条。

  • 三才丹

    即三才丸,见该条。

  • 漏汗

    证名。指汗出如水,漏泄不止。又作灌汗。多因发汗太过所致。《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后人据此称之为漏汗。《脉经》卷六:“肺脉……其濡而散者,当病漏汗(漏,一作灌)。”漏

  • 五态之人

    《内经》对人的体质分类之一种,出《灵枢·通天》篇。它据人的阴阳多少偏胜而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种,各种人的外貌和性格均有其特征,体质状态亦不相同,因而针刺治疗时补泻

  • 倒开花

    即经断复来。详该条。

  • 刀螂

    见《本草纲目》。为螳螂之别名,详该条。

  • 缺盆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蠹疽。见该条。

  • 胞脏

    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二。即胞宫。详该条。

  • 掩法

    推拿手法。见《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用手掌遮盖于穴位或一定部位上。《备急千金要方·少小婴孺方》:“治小儿夜啼……以儿母手掩脐中,亦以摩儿头及脊。”

  • 虚黄

    病证名。见《明医指掌》卷四。指因七情不舒,劳倦太过,气血两虚所致的发黄。《证治汇补·黄病章》:“虚黄,口淡,怔忡,耳鸣,脚软,怠惰无力,寒热微作,小便浊涩,皮肤虽黄而爪甲如常。”治宜益气健脾,养血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