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即津。详该条。②津,津液;气,阳气。如热伤津气,即津液与阳气两伤。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莱菔叶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西本草选编》。为灯台树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清·曾鼎《妇科指归》。孕后气血虚弱,下元不足,湿气渗于下,症见两足微肿不痛。宜顺气养血汤(党参、陈皮、当归、首乌、川芎、炒白芍、桑皮、乌药、阿胶、炙草)。
淖,滑润之意;泽,作濡润解。即濡润流利。《素问·离合真邪论》:“夫邪之入于脉也,寒则血凝泣,暑则气淖泽。”《灵枢·刺节真邪篇》:“脉淖泽者,刺而平之。”《灵枢·决气》:“淖泽注于骨。”
病名。《儒门事亲》卷三:“热结于舌下,复生一小舌子,名曰子舌胀。”详重舌条。
灸法用语。见《范汪方》。指无病先灸,用以增强自身抗病能力。参见逆针灸条。
八会穴之一。《难经·四十五难》:“血会膈俞。”膈俞位居心俞和肝俞之间。心主血,肝藏血,本穴居中,血液聚会,故名。凡血之为病,皆可酌情取用。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十一。即胎患内障,详该条。
【介绍】:见过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