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外科十三方考》下编:“此症生于龟尾穴下,下身一段及背脊骨上皆红肿作痛,潮热身重……漏孔出脓极多。”治法:先用化肉膏外贴,至肉黑时以针拨开,则脓随针出,排脓后于孔内插药三次,促其脓干,内服中九丸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多因忧思气结,湿热瘀浊不化酿成。症为瘤体内有虫,生于胁下,宜外治为主。
病证名。见《医林绳墨·喘》。又名火炎上喘,或火炎肺胃喘。指火热上逼,气粗而盛的气喘。《丹溪心法·喘》:“戴云:火炎上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则喘。”本证多因胃有实火,膈有稠痰,痰火上冲,肺气不降
同腮。《灵枢·杂病》:“顑痛,刺手阳明与顑之盛脉出血。”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一。妊娠心腹俱痛,多由冷积或新触风寒,邪正相击,而并于气,随气上下,上冲于心则心痛,下攻于腹则腹痛,上下俱作则心腹俱痛。若不早治,则冲击胞络必致胎动。素有冷痛者,发病急,
指皮肤腠理,为人体卫外的屏障。《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
表里同病类型之一。症见发热无汗、头项强痛、烦躁恶热,甚或发狂,腹胀便秘,舌苔干燥,脉象滑数。多因表邪未解,内有宿食积热或兼其他停痰积滞所致。法当表里双解。
证候多同胃火。详胃热条。
【介绍】:见陈治条。
见《广西中草药》。为半枫荷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