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千日疮

千日疮

病名。生于皮肤浅表的赘疣。出《外科启玄》卷七。又名疣疮瘊子、尤。由于风邪搏于肌肤而生;或肝虚血燥,筋气不荣所致。本病好发于手背、指背、头面等处。初起小如粟米,渐大如黄豆,突出皮面,色灰白或污黄,表面蓬松枯槁,状如花蕊,数目多少不一,少则一个,多则数十个,或散在或群集。一般无自觉症状,但挤压时则有疼痛,碰撞或摩擦时易出血。治疗:外用推疣法鸡肫皮擦之,或用鸦胆子仁捣烂涂敷,亦可用艾灸之。数目多时,用熟地12克、制首乌9克、红花9克、白芍9克、当归9克、杜仲9克、牛膝9克、川芎4.5克、川山甲9克,水煎内服。即寻常疣。

猜你喜欢

  • 骨热劳

    病证名。因骨热而致的劳气。见《幼幼新书》。其症渐瘦弱,不食。若发热,多惊者,宜黄芪丸,壮气补虚。心神烦躁,不眠者,用胡黄连散。参劳气、骨热体瘦条。

  • 白蒺藜

    出《药性论》。即刺蒺藜,详该条。

  • 油甘子虫瘿

    见《广东中草药》。即油柑虫节,详该条。

  • 追风棍

    见《生草药性备要》。为丢了棒之别名。详该条。

  • 胶圈套扎注射法

    痔结扎疗法之一。操作同单纯结扎法。但不用丝线,而是以血管钳将胶圈套扎于痔核基底,再注射内痔枯萎液。术后同单纯结扎法。

  • 官却仁钦

    【介绍】:明代藏医学家。又译米尼玛·图瓦顿旦,藏医北方学派强巴·南杰札桑之弟子。潜心研究《四部医典》,著有《医药精论》、《四部医典医理解释》、《瘟病疗法》等。其子拉尊·札西白桑及孙强美·索南益西坚赞,

  • 筋镟伤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九。证治同金创。详该条。

  • 顾金寿

    【介绍】:清代医家。字晓澜。江苏如皋人。辑有《吴门治验录》(1822年)、《良方汇集》(1825年刊行)等书,并修订重刊有王肯堂之《灵兰要览》,费养庄之《幼科金鉴》等书。

  • 三椎

    指第三胸椎。《素问·刺热篇》:“三椎下间主胸中热。”

  • 和解少阳

    和法之一。治疗外感热性病邪在半表半里(少阳经)的方法。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目眩。用小柴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