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升均汤

升均汤

①《证治准绳·幼科》集四方。升麻葛根、芍药、人参白术茯苓紫草(或红花)、甘草。为粗末,每服三至五钱,加生姜,水煎服。治小儿痘疮已出不均,或吐泻热渴。②《张氏医通》卷十五方。人参芦、白术芦、茯苓、生甘草、防风芦、桔梗芦(一方无防风,有升麻)。水煎,顿服取吐,痰出气升,而痘自起。治痘出隐隐不起,面上红晕成片,根窠琐屑者。

猜你喜欢

  • 小香草

    见《广西植物名录》。为臭草之别名,详该条。

  • 焠针

    即火针。《素问·调经论》:“病在骨,焠针、药熨。”

  • 棠林子

    出《本草图经》。为山楂之别名,详该条。

  • 刺烙

    外治法之一。先将三棱针在酒精灯上加热,并使其尖端1.5厘米烧红,蘸香油,趁热刺入喉瘤体或乳蛾体。根据蛾体大小深度可达0.15~0.4公分,或停针1~2秒钟,或旋即出针。

  • 十八剂

    方剂的作用、性味相结合的分类法。即轻剂、淡剂、清剂、解剂、缓剂、火剂、暑剂、湿剂、寒剂、燥(一作涩)剂、甘剂、平剂、温剂、和剂、调剂、补剂、荣剂、夺剂,共十八剂(见元·李汤卿《心印绀珠经》)。

  • 上丹田

    气功所称的体表部位,指两眉之间。《素问·本病论》:“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后世作为气功意守的部位之一。参见丹田条。

  • 六十四号归妹方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绝痧方,见该条。

  • 阳筋

    推拿穴位。即青筋。详该条。

  • 清咽奠阴承气汤

    《疫喉浅论》卷下方。玄参、麦门冬、生地黄、甘草、知母、马勃、大黄、犀角、芒硝、沙参。水煎,兑童便一盅服。治疫喉腐烂,灼热痧赤,谵语神烦,舌干绛或干黑,脉数便秘,瘈疭抽搐,内火大炽,津液已伤等症。如神识

  • 悲中

    类中风病证之一。因悲哀过度,精神消耗,肺气闭郁化热而引起的类中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