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半身不遂痧

半身不遂痧

痧证之一。《痧胀玉衡·半身不遂痧》:“心主血,痧毒入于血分,故易攻心,此痧症所以发昏也。若痧之慢者,冲激迟缓,未逆于心,留滞经络,或在于右,或在于左,为半身疼痛,或麻痹不仁。如此半身不遂,总因痧毒之遗害也。治之者,见有痧筋,急宜刺破,然后用药以散其毒,活血以消其瘀,则痧根既拔,其症渐痊。若不知治,绵延日久,痧毒益深,势不可遏,当又有变症,难愈矣。”参见条。

猜你喜欢

  • 卷子叶

    见《分类草药性》。为乌桕叶之别名,详该条。

  • 麻布叶

    见《广东中草药》。为破布叶之别名,详该条。

  • 普济

    【介绍】:唐代医家、僧人。亦名释普济。编集《广陵正师口齿论》1卷、《口齿玉池论》1卷。均佚。

  • 虚肿

    病证名。指水肿病属虚者。见《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多因平日身心操劳,或酒色过度,日积月累,病起于渐。《医宗必读·水肿胀满》以阴证多寒,寒证多虚。先肿于外而后胀于里者为虚;小便清白,大便溏泄者为虚;

  • 肾主耳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开窍于耳,耳为肾之官,肾气足则听觉聪敏,肾气衰则耳鸣、耳聋。《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耳通于脑,脑为髓海,髓海赖肾的精气化生和濡养,肾虚则失于濡养

  • 上含

    解剖名。《伤科补要》卷二:“玉堂,在口内上腭,一名上含,其窍即颃颡也。”详颃颡条。

  • 钻牙疳

    病名。见《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又名攒牙疳、攒齿疳。多由肝胃二经热毒炽盛,复感风邪而发。多见于小儿。《喉科心法》卷上:“生于牙根,不分上下,初起齿痛,牙根肉内忽透一骨,似牙尖锐,疼痛异常……小儿多

  • 觉迟子

    【介绍】:见卢万钟条。

  • (眼)大嘴

    见《广勤轩遗稿》。即内眦。详该条。

  • 火证喉痹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指喉痹之因于火者。①由肝胆实火所致者,咽喉红肿明显,疼痛甚剧,壮热烦渴,口苦胁痛。治宜清泻肝胆实火。用龙胆泻肝汤加减。②由阳明胃火炽盛所致者,咽喉肿塞疼痛,吞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