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指朦胧欲睡貌。为少阴病主症之一。因阳气虚衰所致。《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医学心悟》首卷:“问曰:但欲寐,何以是直中寒证?答曰:寒邪属阴,阴主静,静则多眠
病名。指阴阳之气阻塞不通所致的疾患。《华氏中藏经·阴阳否格论》:“否格者,谓阴阳不相从也。阳奔于上则燔,脾肺生其疸也,其色黄赤,皆起于阳极也;阴走于下则冰,肾肝生其厥也,其色青黑,皆发于阴极也。疸为黄
①人体部位名。指上、下眼睑部。《医宗金鉴》:“目纲者,即上、下目胞之两睑也,又名曰睫,司目之开阖也。”其中上眼睑部又称目上纲(或作目上网),下眼睑部又称目下纲(或作目下网)。②即目眩,详该条。
见《本草纲目》。为醉鱼草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6卷。清·俞天池撰。刊于1727年。原名《痘科金镜赋集解》,后经于人龙重予整理补注编成本书。卷1~2《痘科金镜赋集解》,系《痘科金镜录》一书中11个歌赋的注释;卷3《痘疹杂说》、《疹痘秘旨》;卷
出《素问·缪刺论》。指足的第五趾。
《类证话人书》卷十七方。半夏、桂枝、炙甘草各等分。为粗末,每服四钱匕,加生姜四片,水煎放冷,少少含咽。治寒邪中人,邪伏少阴,咽痛,下利,脉微弱者。
见《普济本事方》卷一。又名中腑。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志》。为蚕豆之别名,详该条。
①出魏·李当之《药录》。为大黄之别名。②见《本草纲目拾遗》。为蟋蟀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