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中草药》。为水杨梅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见《赤水玄珠·腹痛门》。指气机结滞所致的腹痛。详气结腹痛条。
书名。8卷。清·戴葆元撰。刊于1887年。此书系据《本草纲目》、《本草备要》二书内容予以增删而成。共载药1208种。编例仿《本草纲目》之十六部,各药以大字述其性味功治,小字列举附方,可谓《本草纲目》之
见《圣济总录》卷一百五十一。即经漏。详该条。
病证名。《证治准绳·杂病》:“凡见风轮际处,由白珠而来无数粗细不等赤脉,周围圈圆侵入黑睛,黑睛上障起昏涩者,即此证,必有瘀滞在内。”详逆顺生翳条。
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山楂、滑石各150克,苍术、胆南星、天竺黄、木香、橘皮各75克,砂仁、神曲、麦芽、钩藤、薄荷、僵蚕各45克,茯苓、桔梗、甘草、朱砂各30克,牛黄6克。为细末,炼蜜为
见清·刘士季《草木便方》。为吴茱萸之简称,详该条。
①古病名。指水肿。《素问·评热病论》:“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金匮要略》载有水气病,其中包括风水、皮水、正水、石水等。②指水饮、痰饮。《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
见《药材学》。即燕窝,详该条。
病证名。系指由伤寒邪客于肺系,肺气壅塞所致之失声。《诸病源候论》卷八:“邪客于肺,肺主声,而通于气,今外邪与真气相搏,真气虚而邪气胜,故声为之不通也。”治宜散寒祛邪。若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者可选用九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