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属木,脾属土。即肝郁脾虚。详该条。
见《中国药用植物图鉴》。为刺五加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黄兴德《胎产集要》:“胞胀不下,因败血流入胞中,即胀大。”治法参见胞衣不下条。
即祟脉。详该条。
见《证治准绳·女科》卷五。即二母散第一方,见二母散条。
【介绍】:宋代医生。善治奇病,生平不详。
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多因忧思气结,湿热瘀浊不化酿成。症为瘤体内有虫,生于胁下,宜外治为主。
【介绍】:明代医生。号济川。猗氏(今山西运城一带)人。先学儒,后专心学医,在当地闻名,有求必应,不计较报酬。但受太素脉影响较大。
病名。亦称阳明腑证。《伤寒辨证·六经证治》:“潮热、自汗、谵语、发渴、大便闭,揭去衣被,扬手掷足,发斑发黄,狂乱恶热,脉沉数,病在府也。”治宜攻下燥实为主。《医学心悟·阳明经病》:“假如邪已入腑,发热
书名。又名《内经吴注》。24卷。明·吴崑注。刊于1594年。本书是《素问》全注本的一种,书中将现存《素问》一书79篇(无刺法论、本病论二篇)原文逐篇分段予以注释,每篇之首简述该篇大意,注文比较简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