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郁怒伤肝,积热熏肺,肾火上冲等因而致的腋痛。见《症因脉治·腋痛论》。详腋痛条。
《杂病源流犀烛·脏腑门》卷一方。五味子四钱,贝母、栝蒌各五钱,杏仁、苏梗、天门冬各一两,款冬花八钱,葱白七根,川椒每岁一粒。为末,入猪肺中,荷叶包蒸熟,五更作一次食尽,否则留第二日五更再食,同淡烧酒食
病名。婴幼儿发疹性疾病。《证治准绳·幼科》:“小儿有出一、二次者,出轻而日数少者,名奶疹子。”本证类似风疹、幼儿急疹等。
医论著作。2卷。清·唐宗海撰于1892年。此书将《易》学中有合于医理者予以引申发挥而为医学探源。上卷演先天八卦,将太极生两仪而有阴阳,以阐述中医阴阳学说,且将世界五方配之以应黄、赤、白、黑诸人种。下卷
病名。见《温疫论补注·诸家温疫正误》。伏气温病的一种,系冬受寒邪,伏至春季所发的温热病(《温热经纬·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临床以初起即出现里热症状如发热、口渴、心烦、小便黄赤、舌红等为特征。治宜清
《温病条辨》卷三方。人参、山药、茯苓、莲子、芡实、补骨脂、肉苁蓉、山茱萸肉、五味子、巴戟天、菟丝子、覆盆子。水煎服。治老年久痢,脾肾阳虚,大便溏泻。
病证名。指乳食停滞,腹中出现癖块者。《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病癖,由乳食不消,伏在腹中,乍凉乍热,饮水或喘嗽,与潮热相类,不早治,必成疳。”治宜消乳导滞。便秘者,用保和丸加大黄;便通者,用大安丸加鸡内
见医述条。
用补益之药,以治虚弱之证。《汤液本草》卷上:“补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又如参芪膏(即参、芪合用熬膏),可治脾肺气虚。又如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等,可用四君子汤以补脾益气。
古病名。又名酒风。因饮酒后感受风邪所致。《素问·风论》:“饮酒中风,则为漏风。”《备急千金要方》卷八:“因醉取风为漏风,其状恶风多汗,少气,口干善渴,近衣则身如火烧,临食则汗流如雨,骨节懈惰,不欲自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