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图经》。为巴戟天之简称,详该条。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即苏木散,见该条。
古病名。出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即疥疮。详该条。
见《中国植物图鉴》。为铃兰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二。又名丹熛、天火、火丹。因患部皮肤红如涂丹,热如火灼,故名。发无定处者名赤游丹;发于头部名抱头火丹;发于小腿者名流火。发于上者多为风热化火;发于下者多为湿热化火;亦有外
①肌肉的纹理。见肌腠条。②旧度量衡,十厘等于一分。
见《草药手册》。为白及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出《脉经》。指崩下之血为纯绛红色。治疗参见血崩条。
又名《蒙药正典》。蒙药书。占布拉道尔吉用藏文撰于十九世纪。载药879种。按药物性能分为8部24类。重点论述每种药物的产地、形态、性味、功能、主治、药用部分、采集时间及炮制法。附药物图谱576幅。198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即樟树子。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