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后胁

后胁

背的侧部,相当于肩胛下至第十二肋间部位的总称。

猜你喜欢

  • 火性炎上

    借用五行学说中阐述火焰上炎的现象以比喻火邪致病时其病变有向上趋向的特点。《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逆冲上,皆属于火。”如火热伤肺则见喘咳、咯血、鼻衄等症;火迫心神,则见头痛、呕吐、昏迷、谵妄等症;阴虚

  • 铍石

    针具名。出《灵枢·刺节真邪》。指形如铍针的砭石。

  • 颧骨伤

    病名。见《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多因跌打所致。伤后轻者青肿硬痛,重者颧骨平塌或凹陷,可伴有牙关紧急,嚼物艰难,鼻孔出血,流泪或听觉障碍等。治宜清创、整复;内服正骨紫金丹或云南白药、七厘散、接骨丸等;外用

  • 下体痛

    证名。指痛在下身者。见《张氏医通·身体痛》。多由湿热相搏下注所致。治宜清热利湿,可用黄柏、苍术等煎服。若小便不利者,宜用五苓散、二妙丸等方。

  • 否隔

    否,同痞;隔,阻滞。《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天气否隔,寒风晓暮。”病机上,通常多指气机阻滞。

  • 脾胃阴虚

    胃阴虚和脾阴虚的综合表现。脾与胃相表里,同主后天水谷营养的生化,故胃阴虚常引致脾阴亦虚,出现本证。参胃阴虚、脾阴虚各条。

  • 麻证燥痒

    病证名。麻疹后期全身燥痒。元·滑伯仁《麻证新书》:“麻证燥痒,乃是风邪外袭,皮肤燥烈之故。其证多在将收、收后时,因而得此燥痒,即用紫背浮萍加胆矾熏洗。”内服滋润活血熄风之剂,如生地黄、白芍、菊花、蝉蜕

  • 缠喉

    病名。见《脉因证治》卷下。《咽喉脉证通论》:“此症风因痰湿热,久积于内;或食炙煿厚味太多;或房劳抑郁所致。症见耳下红肿,渐趋项下及结喉之间。一边者轻,两边者重。喉内帝丁左右两旁如蛇盘之状,有黄白二色,

  • 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

    见会元针灸学条。

  • 足阳明之筋

    足阳明的经筋。《灵枢·经筋》:“足阳明之筋,起于中三指,结于跗上,邪(斜)外上加于辅骨,上结于膝外廉,直上结于髀枢,上循胁属脊。其直者,上循骭,结于膝,其支者结于外辅骨,合少阳。其直者上循伏兔,上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