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后顶

猜你喜欢

  • 灸花

    灸法术语。见《针灸集成》。指灸疮的化脓状态。

  • 乳胎

    病名。见《郑氏女科真传·胎前杂症》。指妊娠期乳汁自出。即乳泣。详该条。

  • 伤寒论述义

    书名。《聿修堂医学丛书》之一。5卷。日本·丹波元坚撰于1827年。作者在钻研其父丹波元简《伤寒论辑义》的基础上,参考各家学说,针对《伤寒论》中所述病情、病机予以重点剖析,以补《伤寒论辑义》之不足。此书

  • 五使

    五脏之使。指五脏内在变化反映于外表的五种气色。察色是诊法的基本内容之一。因外表上各种不同色泽的呈现,是内在的五脏所支配的,故名。《灵枢·五阅五使》:“愿闻其五使当安出?……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

  • 驱蛔汤二号

    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天津市南开医院)。柴胡、郁金、栀子、木香、枳壳各9克,茵陈、牡蛎各15克,枯矾3克。水煎服。功能利胆排蛔。治胆道蛔虫症,用于驱除胆道死蛔虫。若便秘,加生大黄(后下)9克。

  • 金钩散

    《萧山竹林寺妇科秘方考》方。熟地黄二钱,当归、白芍药、黄芩、续断、阿胶珠(一方作龟板胶)、地榆各一钱,白芷、川芎各八分。水煎,空腹服。治妇女经来过期不止。

  • 痔瘘

    病名。即痔疮和肛瘘的合称。明·方贤《奇效良方》卷五十一:“初生肛边成,不破者曰痔,破溃而出脓血、黄水浸淫淋漓而久不止者曰瘘也。”

  • 阳中隐阴

    针刺手法名。出明·徐凤《金针赋》。其法先进针至浅部(0.5寸左右),行紧按慢提九次,觉微热,再进针至深部(1寸左右),行慢按紧提六次,此为一度。必要时可反复施术。适用于先寒后热,虚中夹实之症。本法以补

  • 齐德之

    【生卒】:十四世纪【介绍】:元代外科医生。曾任医学博士、御药院外科太医。学术思想强调从整体观出发来认识疮疡病因,认为是阴阳不和,气血凝滞所致。在诊断与治疗上重视全身症状,结合脉证,作为辨证论治的依据。

  • 盘疝

    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腹中痛在脐旁,名曰盘疝。”多由感寒气滞所致。治宜散寒理气,用芍药甘草汤加肉桂、香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