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吐酸

吐酸

证名。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吐出酸水之症。多因宿食湿痰热郁、停饮等所致。常兼见气闷饱胀,暖气腐臭等。治宜和中消食化痰,用曲术丸、八味平胃散干姜丸等方;若从热化,则宜栀连二陈汤、咽醋丸。有因肝郁犯胃,湿郁化热所致者,症见两胁刺痛口苦咽干心烦吐酸,脉弦数。治宜泄肝清火。用逍遥散左金丸,或柴葛平胃散。有因脾胃虚寒所致者,症见面色萎黄,饮食减少,苔白,脉弦细。治宜温养脾胃。用香砂六君子汤理中汤温胃饮等方。参外感吐酸水内伤吐酸水吞酸等条。本证可见于慢性肥厚性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胃酸分泌过多症等疾患。

猜你喜欢

  • 虫鼓

    鼓胀之一。《石室秘录》卷六:“虫鼓,微小腹作痛,而四肢浮胀不十分之甚,面色红而带点如虫蚀之象,眼下无卧蚕微肿之形,此是虫鼓也。”参见虫胀、虫积腹胀条。

  • 纳干法

    子午流注开穴方法之一。又称纳甲法。此法以天干为主推演五输开穴。以日领经,以时主穴。运用时,首当掌握当曰天干,按《针灸大全·十二经纳天干歌》确定值日经。其关系如歌曰:“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庚

  • 王幼孙

    【生卒】:约1180~1256【介绍】:宋代医家。字季稚。太原(今山西太原)人。撰《简便方》1卷,已佚。

  • ①人体部位。①脉位。如《濒湖脉学》:“掌后高骨,是谓之关。关前为阳,关后为阴。”②指腕踝两关节而言,如《骨释》:“手足腕两端骨,亦通曰关。”③《骨释》:“凡肘腋、髀、而端相接骨,通曰机关,亦曰关。”那

  • 洪天锡

    【生卒】:十八世纪中叶【介绍】:清代医家。字吉人。鸳湖(今浙江嘉兴县南)人。对吴又可的《温疫论》一书加以注释而成《补注温疫论》(1784年刻行)。

  • 经来泄泻

    见《竹林女科证治》。即经行泄泻。详该条。

  • 灵道

    经穴名。代号HT4。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经(金)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处。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并有尺动脉通过。主治心痛,失音,腕臂痛,暴喑等

  • 经行隐疹

    病名。即经行风疹块。详该条。

  • 治未病

    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①有预防疾病的含意。《素问·刺法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并提出一些内服药预防疫病的方法。②有早期治疗的意义。“上工救其萌芽。”如见头目眩晕、大拇指和次指麻木、

  • 邵纯山

    【介绍】:参见邵三山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