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吴门治验录

吴门治验录

医案著作。4卷。清·顾金寿撰于1822年。所辑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每案记载从发病至病愈的全过程。顾氏治法比较灵活,能随证而变;案末以问难形式,详析病因、病理和方治。

猜你喜欢

  • 从阴引阳

    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从阴分引出阳分的邪气,或从阴分引出阳分的正气,即病在阳而治其阴,与“阳病治阴”义近。针灸应用该理论作为选穴法之一,指病在阳经而选阴经的穴位治疗。参见从阳引阴、大接经法条。

  • 穿钱草

    见《广西中草药》。为穿心草之别名,详该条。

  • 产妇

    见《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三。指在产褥期的妇女。

  • 柔痰

    痰证之一。见《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其症痰出如稀涎。因脾虚不运而致。方用参术健脾丸。参见痰证条。

  • 黄帝内经概论

    医经类著作。龙伯坚撰。此书分六篇探讨了《黄帝内经》的著作时代、主要内容及其在世界医学史上的地位,并提出此书的整理办法,对研究内经专题及医学史有一定参考价值。1980年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产后恶血冲心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八十,即产后恶血入心。详该条。

  • 小儿虫痛

    参见虫痛条。

  • 丹鼎

    即药鼎,见该条。

  • 注夏

    病证名。见《丹溪心法》。又作疰夏。因其发病每于夏令,故名。为小儿脾胃虚弱,又遇长夏润溽之气,感受湿热而致。《证治准绳·幼科》:“肢体怠惰不收,两脚痿弱,嗜卧发热,精神不足,饮食少思,口中无味,呼吸短乏

  • 解颅

    病证名。又名囟开不合。指小儿到一定的年龄,囟应合而不合,头缝开解,囟门较正常儿为大的病态。一般矢状缝及其他头骨缝大都在6个月时骨化。前囟的斜径,在初生时约2.5厘米,到12~18个月时闭合。后囟在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