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呕苦

呕苦

证名。指呕吐苦水。又称呕胆呕苦水、吐苦水。《灵枢·四时气》:“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肝胆受病,胆液外泄,随胃气上逆而出,故呕出苦水。《症因脉治》卷二以呕吐苦水有因外感时邪,邪犯少阳阳明所致者,症见潮热,胸闷太息,脉弦数,或洪大。宜用柴胡清胆汤葛根清胃汤。有因恼怒伤于肝胆所致者,症见胁肋胀痛,胸闷太息,或见目黄,脉弦数。偏虚者,宜用人参小柴胡汤。偏实者,宜用家秘清胆汤。挟食者,宜用干葛平胃散。挟痰者,合用二陈汤

猜你喜欢

  • 生硫黄丸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方。硫黄不拘量。以柳木槌研细,生姜汁调,炊饼,再煮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米汤送下。治寒呕,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

  • 补气止血

    又称补气摄血。是治疗气虚而出血日久不止的方法。例如妇女子宫出血日久,血色暗淡而稀薄,面色苍白、心慌气短、精神萎靡、四肢清冷,舌淡苔白,脉细软,用党参、黄芪、艾叶、白术、云苓、熟地、炙甘草等。

  • 安丘望之

    【生卒】:约一世纪【介绍】:西汉时巫医。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附近)人。受道家影响,讲求“恬静”,著有《老子章句》一书。

  • 红颠茄

    见《广东中草药》。为丁茄之别名,详该条。

  • 外治法之一。把鲜药捣烂,或用干药碾末,加酒、蜜或醋之类调和,敷于肌肤局部,使药物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例如痈疡初起,外用鲜蒲公英加红糖捣烂外敷;摔伤而关节筋肉疼痛,用鲜栀子及适量白面同捣,加酒混和敷伤

  • 尤在泾

    【介绍】:见尤怡条。

  • 肺经咳嗽

    病名。又称肺咳。①指风寒束肺之实咳。《不居集》卷十五:“肺经咳嗽。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麻黄汤主之。”②指真阴不足、肺脾素燥、劳伤或七情动火等伤肺而致咳者。《症因脉治·内伤咳嗽》:“肺经咳

  • 泉液

    经穴别名。出《针灸聚英》。即渊腋,见该条。

  • 舌舒

    出明·薛铠《保婴撮要》。即吐舌,见该条。

  • 赵处仁

    【介绍】:见赵道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