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安大夫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从六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病名。出《外台秘要》卷二十四。多因火旺逼血沸腾,复被外邪所搏而成。症为瘤体色现紫红,软硬间杂,隐约若有红丝缠绕,偶有擦破则血流不止,常发于唇、颈、四肢。治宜凉血养血,滋阴抑火。用芩连二母丸化裁,相当于
小儿推拿治疗方法之一。出《幼科铁镜》。用冷水滴儿大横纹处,两大指自大横纹推至曲池,同时用两手四指拍之,并口吹凉气送之。此法性凉,治热病。
病名。多由时病热毒不清引起。《重楼玉钥续编》:“舌根生痈,红而且肿。”甚至连喉肿痛。治宜清热凉血解毒。可选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等加减。参见舌痈条。
经外奇穴名。出《医经小学》。位于脐上4寸,再旁开腹正中线3寸处。治妇人腹中血块,胃痛,消化不良;以及急性胃炎等。直刺0.5~1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15分钟。
见《医学纲目》卷十七。即朦昧。详该条。
《证治汇补》卷八方。苍术、白术、半夏、茯苓、陈皮各八分,甘草四分(一方加升麻、柴胡各三分)。水煎服。治湿痰下注便浊。
押手法之一。是以右手持针柄,左手拇、食二指夹持针身下部,露出针尖少许,协同右手用力将针刺入穴位的押手方法。适于长针进针。
经穴别名。见《中国针灸学》。即白环俞,见该条。
即宣肺。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SJ5。出《灵枢·经脉》。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位于腕部背横纹上2寸,尺、桡两骨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