啘
啘通“哕”。指干呕。《类证活人书》卷十:“干呕者,令人所谓啘也。”《医经溯洄集·呕吐干呕哕咳逆辨》:“夫啘与哕,盖字异而音义俱同者也。”详见哕、干呕等条。
啘通“哕”。指干呕。《类证活人书》卷十:“干呕者,令人所谓啘也。”《医经溯洄集·呕吐干呕哕咳逆辨》:“夫啘与哕,盖字异而音义俱同者也。”详见哕、干呕等条。
病名。鱢音骚,臭也。指肺受外邪所致的咳嗽。《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备急五嗽圆,治五种咳嗽。一曰上气嗽,二曰饮嗽,三曰鱢嗽,四曰冷嗽,五曰邪嗽,皆有肺受风寒,气不宣通所致。”亦指传染性咳嗽。《不居集
指变化不定、与病证不符的一种脉象。前人错以鬼祟、客忤等作为出现此脉的病因,故又名鬼祟脉。《脉诀指掌病式图说》:“凡鬼祟附着之脉,两手乍大乍小,乍长乍短,乍密乍疏,乍沉乍浮,阳邪来见脉则浮洪,阴邪来见脉
见《张氏医通》卷十六。即白虎加桂枝汤,见该条。
①《灵枢经》篇名。根,是经气始生的根穴;结,是经气相将而归结。本篇着重讨论经络的根结本末与治疗的关系,故名。主要论述三阴三阳经的根穴与结穴在治疗上的作用,指出人体内脏与外界气候相应,在于阴阳腧穴的开、
又称夭色。疾病反映于面部的色泽表现为晦暗枯槁者,表示胃气枯竭,脏气败坏,病情多属凶险。《素问·五脏生成篇》所描述的“青如草兹”、“黄如枳实”、“黑如始”,“赤如衃血”、“白如枯骨”等,均属恶色。
病名。《经效产宝》:“有因产损血气,血气虚则挟热,热搏于血,血即流渗于胞中,故血随小便出。”治宜清热利小便。用瞿麦、黄芩、冬葵子、通草、大枣、车前子。
病证名。见《症因脉治》卷二。指因恼怒忧郁,肝郁生火,克伐脾胃所致的吐酸症。症见食入吐水酸馊,两胁刺痛,面红升火,脉多弦数。宜用柴葛平胃散、栀连平胃散等方。因脾胃虚寒、宿食、水饮、痰热所致者,亦属内伤吐
出《神农本草经》。即桑寄生,详该条。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①川椒二两,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麦门冬各四两,牡丹皮三两。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温酒或盐汤送下。治阴血亏虚,真火离散,目无精光,至夜昏甚。②椒红四两,巴
指以动物的内脏组织为药,治疗人体同名脏腑的病患。参见脏器疗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