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医学入门从书条。
辨证论治术语。指治疗次序的先后。根据病气标本缓急决定治疗的先后步骤。有先标后本,或先本后标,或标本兼顾。原则上以治本为先。如标病严重,病势较急,当先治其标,后治其本。或标本同治。见《素问·标本病传论》
出《灵枢·经脉》。即足阳明胃经。详该条。
病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八。指漏下之血色赤,淋沥不断。参见经漏条。
①见《杭州药用植物志》。为千金藤之别名。②见《植物名实图考》。为白药子之别名。③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地不容之别名。各详该条。
①病名。《外科启玄》卷七:“时时下鲜血不止是也。”又名热漏。即漏症并发明显下血者。②即经漏。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又名加减第二方。黄连(酒炒六分,生用四分)、黄芩(酒炒六分,生用四分)、白芍药(酒炒六分,生用四分)、山楂各一钱,桃仁六分,当归、甘草(炙三分,生用二分)各五
医论著作。2卷。清·唐宗海撰于1892年。此书将《易》学中有合于医理者予以引申发挥而为医学探源。上卷演先天八卦,将太极生两仪而有阴阳,以阐述中医阴阳学说,且将世界五方配之以应黄、赤、白、黑诸人种。下卷
《儒门事亲》卷十二方。甘遂(面裹不令透,水煮百余沸,取出用冷水浸过,去面焙干)、大戟(醋浸煮干)、芫花(醋浸煮)各半两,黑牵牛子、大黄各一两。为细末,水泛为丸,小豆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临卧温水送下。
见《东北植物药图志》。为老鹳草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