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病情在日间和夜间的变化对比,来推断疾病的深浅进退的一种辨证方法。凡病昼增剧而夜安静,为阳有余,病在气分。夜增剧而昼安静,为阴有余,病在血分。昼发热而夜安静,为邪旺于气分,其病在阳。昼安静而夜发热,为
病证名。指因气血虚弱,冲任失固,导致血崩。治法:崩中不止,所下血块色紫者,用《妇人良方大全》小蓟汤;崩血无度虚损羸瘦者,宜《千金要方》鹿茸散。
即心经病。十二经病之一。《灵枢·经脉》:“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内后廉痛,掌中热痛。”
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即妊娠。详该条。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地龙二两,蝉蜕(去翅足)半两。为粗末,每服半钱至一钱,分四次(昼三夜一)服,乳香煎汤调下。治痘黑陷,项强直视,喘胀发搐。
①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掖门在掖下攒毛中一寸,名太阳阴,一名掖间。灸五十壮,主风。”《千金翼方》作腋门。位于腋中线上,腋窝下1寸处。主治诸风惊妄,呃逆,狐臭,瘰疬等。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
3卷。清·王凯编撰。书成于1686年。原序称“深山野人”林森曾向王氏面授《痧书》,复经王氏综合古今有关文献结合个人见闻编成此书。全书论析痧原、辨证、治法、用药大法、多种痧症证治及治疗方剂等。内容与《痧
即却暑调元法,见该条。
病证名,见《儒门事亲》。本症多因外感六淫,内伤乳食所致。常伴有腹满不进饮食、嗜睡、烦躁、口热等。治以清热解毒为主,用葛根黄连黄芩汤加减。
儿科著作。1卷。清·庄一夔撰,刊于1777年。本书专论小儿慢惊风的治法,作者主张以温补为主,反对用寒凉攻伐。书中列述慢惊风症候,并介绍经验方2首。内容简要,刊本颇多,流传较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