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即樟木,详该条。
病名。《咽喉脉证通论》:“此症因劳心过度,血衰火盛所致。其状喉间红筋红瘭,或帝丁两旁微有疙瘩,一起即觉,非弱证喉癣可比,时作寒热,若食热毒之物而起,不作寒热,于此为别。”用凉血地黄汤(生地、黄芩、丹皮
证名。指经常困倦欲睡之症。《灵枢·大惑论》:“肠胃大则卫气留之,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
经穴别名。出《太平圣惠方》。即脊中。见该条。
①见《本草纲目》。为枸骨叶之别名。②见《草药手册》。为廊茵之别名。各详该条。
【生卒】:1901~1972【介绍】:字惠。陕西宝鸡人。世业医,父仲傭为凤翔名医。幼时随父学医,后又师从丁正南深造,医术日精。后执医业,常施医赠药,救济贫病。四十年代末曾遍历宝鸡地区,收采民间验方,并
背部脊柱两旁的肌肉群。
【介绍】:明医学家。精儿科,尤善治痘。提出医生必须目视指切,意度心推,权衡斟酌,随机应变,庶无一偏之患。因此,将先贤所论及平素亲验之方,撰成《痘疹大成集览》三卷,《汪氏痘书》一卷(1577年),堪为后
见《四川中药志》。为刺三加之别名,详该条。
痰证之一。即热痰。见《不居集》卷十七。详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