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顶草
见《云南中草药》。为灯盏细辛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灯盏细辛之别名,详该条。
①理气法之一。即行散气滞,又称利气、通气。是治疗由气滞所产生的胸腹胀闷疼痛等病症的方法。如疏郁理气、和胃理气等均属行气法。详各条。②气功术语。《抱朴子内篇》卷八释滞:“初学行气,鼻中引气而闭之,阴以心
病名。见《证治准绳·杂病》。又名水疡。多因风火湿热相搏,攻冲头目所致。《张氏医通》卷八:“忽然一珠,生于睥眦气轮之间者多,若在风轮,目必破损。有虚实大小之殊,实者小而痛甚,虚者大而痛缓,状如黑豆,亦有
方书名。简称《圣惠方》。100卷。刊于992年。本书系北宋翰林医官院王怀隐等人在广泛收集民间效方的基础上,吸取了北宋以前的各种方书的有关内容集体编写而成。卷1~2主论诊法及处方用药法;卷3~7分论五脏
补法之一。亦称养血。是治疗血虚证的方法。症见面色萎黄、唇爪苍白、头晕目眩、心悸气短以及妇女月经愆期,色淡量少,甚至闭经,唇舌色淡,脉细。常用方如归脾丸、四物汤、当归补血汤。
骨科著作。王树梓主编。全书共8章,分总论、各论两部分。1~5章概述伤科学简史、关节基本结构、骨与关节常规检查、治疗原则、药物治疗等;6~8章以图解的方法分述上下肢骨折、四肢关节脱位等29种疾病的手法复
证名。指汗出偏于半身(左侧或右侧)。即半身有汗,半身无汗。多由气血不能畅流周身所致。《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偏沮,使人偏枯。”马莳注:“或左或右,一偏阻塞而无汗,则无汗之半体,他日必有偏枯之患。”
见《药材学》。为木防已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急惊风类证之一。出明·万全《幼科发挥》。《诸病源候论》卷四十八作白虎候。并载“其状身微热,有时啼唤,有时小冷,屈指如数,似风痫,但手足不瘈疭耳。”明·万全谓为客忤之轻证。
见《本草纲目拾遗》。即珍珠草,详该条。
《张氏医通》卷十五方。玄参、石膏、牛蒡子、荆芥、防风、前胡、葛根、杏仁各等分,生甘草量减半。水煎服。治麻疹未透,热甚而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