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著作。4卷。清·许廷哲撰。刊于1806年。作者汇集前贤产科医论,参以己见,编成此书,全书以胎产、保婴为重点内容。卷一介绍流产的防护及妊娠诸疾的证治;卷二分述临产忌宜及产程诸变的救治;卷三为产后诸种
证名。即阳明经病。见《医学心悟》。详阳明经病条。
病名。《疮疡经验全书》卷五:“此症上下生之,其形虽一,而中间皮好,但内肉溃烂,初起红色,亦不大痛,日渐溃烂。此症之来,六气七情所感,严寒酷暑所遇,积毒于脏腑,或年老男妇性度怡默而亦患此者,恐平居坐卧湿
脊上三个穴位的合称。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后正中线哑门穴下1寸处一穴;陶道穴一穴;第五腰椎棘突下(十七椎下)一穴。主治脑脊髓膜炎,腰背神经痛等。各直刺0.5寸~1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5
病名。《丹溪心法·盗汗》。指心窝部多汗。《医林绳墨·汗》:“又有心汗者,当心膻中,聚而有汗。”因忧思惊恐,伤及心脾所致。治宜补养心脾,敛神益气,选用生脉散、归脾汤、补心丹、茯苓补心汤等方。
即瘛疭。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详瘛疭条。
《素问》篇名。大奇是比较《奇病论》扩大的意思。本篇专论奇难疾病的脉症,并指出从脉象的变化认识疾病的机理。文中还把各脏腑经脉精气不足而表现出的脉象及预后作了说明。
病证名。指日久不愈的赤白痢。《诸病源候论》卷十七:“久赤白痢者,是冷热乘于血,与津液相杂而下,甚者肠虚不复,故赤白连滞,久不瘥也。”治宜益气固肠,用乌梅丸,或调中益气丸加黄连、枳壳。
证名。指腹大而四肢小的水肿病。《太平圣惠方》卷五十四:“水病者,皆由荣卫否涩、肾脾虚弱所为。而大腹水肿者,或因大病之后,或积虚劳损,或新热食毕,入于水中自渍,及浴冷水气不散,流溢肠外,三焦闭塞,小便不
证名。见《张氏医通·杂门》。指阴虚盗汗之偏于火旺血热者。《景岳全书·杂证谟》:“阴虚者,阳必凑之,故阳蒸阴分则血热,血热则液泄而为盗汗也。”治宜清火补阴,用当归六黄汤。参见阴虚盗汗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