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奇穴名。见《针灸经外奇穴治疗诀》。位于手背腕横纹之中点,与大陵穴相对处。主治心胸痛。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证名。出《诸病源候论》卷九。又名脱囊、疽。即外阴部肿大的病证。《外科大成》概括为:①单纯阴囊肿大。多因感受寒湿而致。宜用桃仁丸。②指内吊。详该条。③阴囊肿大,光亮不痛,偶见阴茎全缩。多为肝肾气虚而致。
病证名。见清·王子固《眼科百问》。属鱼子石榴证。详该条。
即沙参麦冬汤,见该条。
又称常色。健康人面部色泽,明润含蓄,红黄隐隐,容光焕发,表示气血平和,精气内充,为有胃气、有神之象,属无病的常色。正色有主色、客色之分。主色是每个人基本肤色,视个体而异;客色随气候、环境及当时的生理状
见脉诀刊误条。
病名。指哮喘咳嗽鼻息有痰声者。《不居集》卷十五:“齁嗽,齁者痰声,即远年近日喘哮咳嗽也。用糯米泔水磨茶子滴入鼻中,令病人吸入口内服之。”参见咳嗽、痰哮条。
①经穴名。位于腹部者,称腹通谷,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部者,称足通谷,属足太阳膀胱经。②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心痛恶气上胁急痛,灸通谷五十壮,在乳下二寸。”主治心痛,胁痛,乳腺炎,肋间神经痛等。艾
病名。指疔之一。出《疡科心得集》卷五。又名水蛇头疔,有明亮黄色水泡者,治宜挑破去其恶水。余证治见指疔条。
书名。清代作品,撰人与撰年均不详。2卷。现有两种版本,其一刊于1860年,名《经验喉科紫珍集》,又名《重录增补经验喉科紫珍集》,原题燕山窦氏原本,朱翔宇嗣辑。其二刊于1874年,名《喉症全科紫珍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