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指咳喘有声,剧则唾血者。《素问·咳论》:“肺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因受寒所致者,用麻黄汤;肺虚有火者,用泻白一物汤、人参补肺汤,或用《千金》五味子汤去续断、地黄、赤小豆,加麦冬、玉
又称黑苔灰纹舌,中心黑苔,舌边起灰纹重晕。为里实热证。若大便闭结、脉实者,可通里攻下,若里未结实,热邪炽盛,可清热解毒(见《伤寒舌鉴》)。
病名。丁亦作疔。《诸病源候论》卷二十八:“目,肝之外候也。脏腑热盛,热乘于腑,气冲于目,热气结聚,而目内变生,状如丁也。”
见《云南中草药》。为蓖麻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级医刊》(5):57,1959.即芭蕉油,详该条。
病证名。《叶氏女科证治》:“经来二三日,遍身疼痛,此寒邪入骨,或发热或不发热,俱宜解表,服乌药顺气汤(乌药、僵蚕、川芎、白芷、陈皮、枳壳、干姜、甘草、麻黄、姜、葱,水煎温服)。”参见经行身痛条。
即间接灸。见该条。
即耳垂。形容耳垂之垂下如珠状,故名。
病证名。指“行动举止,则眼中神水之中,荡漾有黑影如蝇翅者”(《银海精微》)。类今之玻璃体混浊,参见云雾移睛条。
病证名。指小儿突然昏迷,气粗息促。因病势急骤凶猛,正气不能支持,邪毒痰热内陷心包,阻塞内闭所致,故称。详小儿昏迷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