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气功的一组动作。又名鸣天鼓。见《诸病源候论·鬼邪候》。又名琢齿。使上、下齿互相叩击如咀嚼状。龚居中《红炉点雪·却病延年一十六句之术》:“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每日清晨,或不拘时,叩齿三十六遍,
病名。生于皮肤的一种传染性脓疱性疾病。见《外科正宗》卷四。又名滴脓疮、黄水粘疮。由于脾胃湿热过盛,兼受风邪相搏而成,初起皮肤患处先起红斑,继之成粟米样水疱,逐渐增大,疱液初呈透明,后为混浊,基底红晕,
疾病的发生和经过。《灵枢·寿夭刚柔》:“谨度病端,与时相应。”
出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即妊娠霍乱。详该条。
经穴名。代号BL54。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骶部,骶正中线旁开3寸,与骶管裂孔相平处。或于第四骶椎棘突下旁开3寸取穴。一说“在第二十椎下两旁,相去各三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布有
《卫生宝鉴》卷十七方。又名神应黑玉丹。猪悬蹄二十个,刺猬皮一两一钱,炒牛角腮一两二钱,棕榈八钱,血余、槐角各六钱,苦楝皮五钱,雷丸,芝麻各四钱,乳香二两,麝香八钱。前九味为粗末,放瓷罐内烧存性,后入乳
【介绍】:宋代医生。字元素。精医术,治病效果较好。重视辨证论治,主张“治风先治脾,治痰先治气。”
性病专著。2卷。又名《梅疮约言》。日本和气惟亨撰于宽政七年(1795年)。作者在研究陈司成《霉疮秘录》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经验编成此书。书中所论重视察标本缓急及其病情转归,指出此病与任督两脉之关系;在
《医略六书·杂病证治》卷二十四方。熟地黄六两,鹿茸、菟丝子(酒炒)、肉苁蓉(酒洗,去甲)各四两,煨天麻、五味子(姜汁炒)、怀牛膝(酒炒)、木瓜(姜汁炒)各一两半。为末,炼蜜为丸,每服三钱,米汤送下。治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山小橘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