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妊娠身痒

妊娠身痒

病证名。亦名妊娠遍身瘙痒胎前皮肤瘙痒。多由风热血热血瘀所致。风热多因素体阳盛,加之风热外邪侵袭肌表。症见身痒,起斑疹发热微恶寒。治宜祛风清热解表。方用荆防清热汤(《经验方》:防风黄柏连翘苦参黄芩荆芥、生石膏、白鲜皮蝉衣升麻甘草)。血热多因感受热邪,侵入营血,血热外蒸皮肤。症见身痒、烦躁不安,口渴喜饮。治宜清热凉血,祛风解毒。方用凉血消风汤(《经验方》:生地、石膏白茅根银花白芍玄参知母、荆芥、防风、牛蒡子、升麻、甘草)。血瘀多因肝气不舒、血行不畅、瘀血停滞、孕后感受风邪,风邪挟瘀血溢于肌表。症见身痒,红紫斑疹、丘疹、舌有瘀点。治宜养血化瘀、消风止痒。方用养血化瘀汤(《经验方》:熟地、赤白芍、丹皮桃仁红花牛膝白术首乌当归杜仲、炮山甲)。

猜你喜欢

  • 伤食头痛

    病证名。指脾胃积滞、清阳不升所致的头痛。见《证治要诀·头痛》。《医宗必读·头痛》:“伤食头痛,胸满咽酸,噫败卵臭,恶食,虽发热而身不痛,香砂枳术丸。”治宜消食导滞为主,并可选用保和丸、治中汤等方。参见

  • 尿

    ①尿液。又名溺、溲、小便、小溲、前溲、小水、水泉、下泉。尿为津液之余,它的产生,源于肾的化气,经膀胱气化而排出,又与脾对水湿的运化,三焦水道的通调,小肠泌别清浊等脏腑功能密切相关,尿的排泄,对整体津液

  • 瘟疫论补注

    温疫著作。2卷。明吴有性著,清郑重光补注。刊于同治三年(1864年)。郑氏鉴于原书温、疫统称,名实相混习者难明,故为之补注。郑氏引据经论,分条剖析,详列篇目,补阐颇详。现有初刻本及其他多种刊本,建国后

  • 兑发

    兑,通锐。即锐发。《人镜经》:“耳前发脚为兑发。”详锐发条。

  • 纳气法

    小儿推拿方法名。《幼幼集成》卷三:“凡小儿虚脱大证,上气喘急,真气浮散,不得归元,诸药莫效,用吴茱萸五分、胡椒七粒、五倍子一钱,研极细末,酒和作饼,封肚脐,以带扎之,其气自顺。”

  • 喘喝

    证名。指气喘时见吼呵声音。虚喘实喘均可见此。《灵枢·五乱》:“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荣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肺,则俯仰喘喝,接手以呼。”《灵枢·本神》:“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

  • 阴宽

    病名。见王士雄《潜斋医学丛书简效方》。《备急千金要方》中有治阴宽大令窄小方的记载。可能指阴道松弛、阴道壁膨出的病症。王士雄主张“肥皂荚子浸去黑皮,用其白肉,加白芨、五倍子、蛇床子、石榴皮、甘松、山奈、

  • 龚瑞芝

    【介绍】:见龚信条。

  • 中风斠诠

    书名。3卷。张山雷撰于1917年。卷1中风总论;卷2内风脑神经病之脉因证治;卷3古方平议。书中以中医理论为主,参照西医学说,对中风病的辨析与治疗论述颇详。1958年上海卫生出版社据1933年重订本印行

  • 面髎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承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