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

病名。又名子宫脱出阴脱、阴、瘣疾、子宫不收子肠不收。俗称吊茄子、癫葫芦。与阴挺阴痔等病相似。指妇女子宫下坠,甚至脱出阴道口外。多由气虚下陷带脉失约,冲任虚损,或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过度,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等,损伤胞络肾气,而使胞宫失于维系所致。症见子宫位置下垂,或脱出阴道口外,甚者连同阴道壁或膀胱直肠一并膨出。气虚者兼见少气懒言,面色白,小腹空坠等症,宜补气升阳,用补中益气汤肾虚者兼见头晕耳鸣,腰痠腿软等症,宜补肾益气,用大补元煎鹿角胶升麻枳壳。若子宫脱垂因摩擦损伤或邪毒感染,而局部有红肿溃烂,黄水淋漓,阴门肿痛,小便赤数等症,宜清热利湿,用龙胆泻肝汤,外用薰洗方:苦参蛇床子黄柏乌梅五倍子水煎,先薰后洗。针灸可刺维胞、子宫、三阴交等穴。

猜你喜欢

  • 挟剑豆

    见《酉阳杂俎》。为刀豆之别名。详该条。

  • 灸法图

    灸疗著作。敦煌出土卷子。约撰于唐代,撰人未详。现存残卷,书名原阙,后据内容新拟。现存人体正背面图18幅,每图旁示穴位、主治证候及灸治壮数。其中有些穴名不见于现存针灸专书,如板眉、脚五舟、天门、聂俞等。

  • 丁疽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即肩疽。见该条。

  • 小香返生丹

    即十香返魂丹,见该条。

  • 鹜(wù 误)泄

    病名。见《宣明论方》卷十。又称鹜溏、鸭溏、鹜泻。《医宗必读·泄泻》:“鹜泄,中寒糟粕不化,色如鸭粪,澄沏清冷,小便青白,附子理中汤。”参见寒泄条。

  • 痰涎症

    痰证之一。因痰涎阻滞心膈所致。《万病回春·痰饮》:“痰涎症者,浑身胸背胁痛,不可忍也,牵掣钓痛,手足冷痹,是痰涎在心膈也。”参见痰证条。

  • 白粘腻苔

    舌面白苔上罩着一层浑浊粘液,状如鸡蛋清样附于苔面,苔的颗粒互相粘连,合成一片。主痰湿,多属寒证。若口中粘腻而带甜味,涎沫浓稠,胸脘痞闷,则属脾热湿聚之证。《温热论》:“舌上白苔粘腻,……乃湿热气聚,与

  • 耵耳

    病名。耵,耳垢也。《仁斋直指方》:“人耳间有津液,轻则不能为害。若风热搏之,津液结纽或核塞耳。亦令暴聋,为之耵耳。”即今之耵聍栓塞。宜取出之,或滴耳油润后取出。

  • 水突

    经穴名,代号ST1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水门。属足阳明胃经。位于颈侧部,人迎穴与气舍穴连线的中点处;或于胸锁乳突肌前缘,平甲状软骨下缘处取穴。布有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并

  • 不粘膝

    病证名。见《疡医准绳》卷六。作为鉴别髋关节前、后脱位证候之一。详胯骨出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