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州植物志》。为荷苞花之别名,详该条。
出《素问·刺禁论》。其义有二:①谓肝气主升。根据左升右降的理论,故肝的行气部位在左。元·滑伯仁《十四经发挥》:“肝之为脏……其治在左。其脏在右胁右肾之前。”②《素问》原文“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
【介绍】:见褚谈条。
针刺手法要领之一。出《灵枢·九针十二原》。意指针入皮下以后,进针时宜慢,出针时宜快,能使正气深入,为补。参见疾而徐则虚条。
病名。见《济生方》卷二。《内经》作隔、鬲、膈中、隔塞、鬲咽。《备急千金要方》称噎塞。又名膈噎、噎、膈、膈气。①指食入阻隔,未曾入胃即吐出者。《医贯》卷五:“噎膈者,饥欲得食,但噎塞迎逆于咽喉胸膈之间,
指火、气的偏盛偏衰。火气偏盛,阳热有余则身热烦渴;火气不足则形寒肢冷,倦怠短气。《千金要方》:“凡人火气不调,举身蒸热。”又云:“火去则身冷。”
《医学入门》卷七方。黄芪、当归尾各二钱,柴胡一钱半,连翘、肉桂、白芷、牛蒡子各一钱,升麻七分,黄柏、甘草各五分。水酒各半煎服。治邪在足少阴经,痈生腿外侧;或因寒湿而致的附骨疽。
①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大成》。别名血郄。位于大腿内侧,当血海穴直上1寸处。主治风疹,湿疹,皮肤搔痒症等皮肤疾患。直刺1~1.5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5~15分钟。②经穴别名。出《针灸大全》。即血
指肩胛骨、子骨,左右共四块。详各条。
方书名。9卷。清·王晋夫辑(其子王鹏寿续增)。刊于1852年。本书为单验方汇编的一种,分上部、中部、下部、四肢、杂症、伤损、疮毒、妇女、小儿共9类,2400余方。并附外科大症图1卷及《遂生福幼》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