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商之一,见该条。
【介绍】:见王琦条。
病名。①指燥火所致的消渴。《症因脉治》卷三:“燥火三消之症,即风消也。”详燥火三消条。②指心脾受病,精血虚少,形体日益消削的病症,多因思虑不遂,心神耗散引起。出《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
肝气的一种作用。肝的功能正常时,如春天树木,充满生机,表现升发之象。但升发太过,则为肝阳上亢,反会出现头痛、眩晕等证候。
病名。指水饮停聚胁下日久所致的癖病。《诸病源候论·癖病诸候》:“饮癖者,由饮水过多,在于胁下不散,又遇冷气相触而痛,即呼为饮癖也。其状胁下弦急,时有水声。”《类证治裁·痰饮》:“饮癖,呕酸,杂,心悬如
出《梁侯瀛集验良方》。为羊踯躅根之别名,详该条。
表邪入里化热,气分的热势已盛而卫分证仍未消除的病证。症见壮热、口渴、心烦、汗出,伴有恶寒、身痛,舌苔薄白微黄或黄白相兼。治宜清热解表,表里两解。
①病邪。致病则阻滞阳气的运行,血流不畅,发生肌肤疼痛、关节挛痹等症,《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萎不收,濡写血溢。”②病证。由于湿困脾胃,损伤脾阳,或患者平素脾
见《陕西中草药》。为铃铃草之别名,详该条。
指手足阳经中脉气流行出入的部位。《灵枢·根结》:“足太阳根于至阴,溜于京骨,注于昆仑,入于天柱、飞扬也;足少阳根于窍阴,溜于丘墟,注于阳辅,入于天容、光明也;足阳明根于厉兑,溜于冲阳,注于下陵(足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