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寒疟

寒疟

病名。疟疾之一。《素问·疟论》:“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①指寒邪内伏,秋凉而发者。《证治汇补·疟疾章》:“纳凉之风寒沐浴之水寒,先伏于腠中,因秋风凉肃而发。其症腰背头项疼痛,先寒后热,治当大汗。”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或宜羌活、紫苏、桂枝柴胡草果厚朴等。参疟疾条。②指先受暑热之气,复感寒邪外束而发者。《症因脉治·外感疟疾》:“寒疟之症,《内经》云,先寒后热,腰背头项痛,脊膂强,呵欠呻吟,始则寒极而战动,终则大热而汗解,发在午前者,此太阳经疟;若目痛鼻干寒慄鼓颔,略寒即热,发在午后者,此阳明经疟。以上二条,乃《内经》寒邪伤营,名寒疟之症也。寒疟之因,夏伤暑热之气,入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营气所舍之处,又值早晚寒冷之邪,外束暑热,至日中阳旺之时,发泄不出,后感寒邪近表,是以先寒,先感暑热在里,是以后热,此先寒后热之疟作矣。”寒疟之治法为:邪在太阳者,桂枝羌活汤;在阳明者,桂枝葛根汤;在少阳者,桂枝柴胡汤;三经俱见症者,三方互用。参见疟疾条。

猜你喜欢

  • 医医琐言

    医话著作。2卷。后附《续医医琐言》。清·徐延祚撰。刊于1897年。本书以《内经》、《本经》、仲景著述为本,结合个人临证心得撰成此书。上卷列元气、脏腑、针灸、伤寒六经、运气、痘疹等35论;下卷为杂著,或

  • 西黄丸

    即犀黄丸,见该条。

  • 臭质草

    见《浙江民间草药》。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 参发颐

    病名。①出《疡医准绳》卷三。即锐毒。见该条。②出《中西合纂外科大全》卷一。即耳后疽。见该条。

  • 反听

    养生术语。即注意力集中听自身呼吸的声音。《抱朴子内篇·论仙》:“欲得恬愉淡泊,涤除嗜欲,内视反听。”

  • 清咽三黄汤

    《疫喉浅论》卷下方。玄参、黄连、生地黄、麦门冬、连翘、栀子、大黄(绞汁)、竹叶、黄芩、石膏。水煎,兑大黄汁服。治疫喉腐烂,痧艳,灼热口渴,脉实便秘等症。若神呆,加犀角;无汗,合清咽消毒饮服;兼痰热壅甚

  • 神效复元通气散

    《仙传外科集验方》方。当归三两,甘草、黄芪、白芍药、天花粉各一两,熟地黄、生地黄各半两,金银花二两。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去滓,病在上者食后服,病在下者食前服。治恶疮初起,及痈疽、疔疮肿痛。

  • 八要

    指虚、实、冷、热、邪、正、内、外,为治病八要。《医门法律》:“治病有八要,八要不审,病不能去。……其一曰虚,五虚是也。脉细、皮寒、气少、泄泻前后、饮食不进,此为五虚。二曰实,五实是也。脉盛、皮热、腹胀

  • 王损庵

    【介绍】:见王肯堂条。

  • 杨梅圈疮

    出《外科启玄》卷八。即杨梅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