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察目

察目

望诊内容之一。《灵枢·大惑论》:“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察目可以测知五脏的变化。包括眼神、色泽及其形态等。察眼神有助于了解内脏的盛衰。精气充沛则目有神,视物清晰;精气衰则目无神,白睛暗浊,黑睛晦滞,视物不清。察色泽的变化,当结合五色主病,联系目的分部,以判断脏腑病的寒热虚实。形态的改变如目窠浮肿多水肿病,目窠内陷多伤津脱液、精气衰败;睡中露睛,多属脾虚;眼突多属瘿肿,眼突而兼气喘多属肺胀;目翻上视、直视、斜视,多属肝风内动目睛微定则是痰热内闭。

猜你喜欢

  • 钉脑疔

    病名。出《疡医大全》三十四卷。疔疮生于太阳穴附近者。证治同疔疮。

  • 五味之一。苦为火味,入通于心,故为心所主之味。《素问·宣明五气篇》:“苦入心。”苦味药物多入心经,有清心泻火作用,如黄连、莲子心等。同时,苦味药亦有燥湿及坚阴作用,如黄柏之类。故《内经》有“肾欲坚,急

  • 杂症大小合参

    见冯氏锦囊秘录条。

  • 猪姆耳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鱼腥草之别名,详该条。

  • 裹脐法

    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新生儿断脐后用绷带裹扎脐部的方法。

  • 猴局根

    见《闽东本草》。为苞蔷薇根之别名,详该条。

  • 盘脐痧

    痧证之一。《七十二种痧症救治法·盘脐痧》:“此系肾经受邪,脐上盘旋,悠悠作痛。”治用香油刮膻中、中庭、中脘,再刺中魁、小骨空穴。用砂仁、槟榔、芦粟梗、藿香、木通、灯心等。参见痧条。

  • 肮(kàng 亢)

    通亢、吭。颈前部;喉咙。《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不搤其肮。”

  • 免蓐

    出《卫生家宝产科备要》。即临产。详该条。

  • 阳虚头痛

    病证名。指阳气不足,无力升举所致的头痛。《景岳全书·杂病谟》:“阳虚头痛,即气虚之属也。亦久病者有之,其证必戚戚悠悠,或羞明,或畏寒,或倦怠,或食饮不甘,脉必微细,头必沉沉,遇阴则痛,逢寒亦痛。”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