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阳气虚衰而致的发热。见《丹溪心法·发热》。《景岳全书·杂证谟》:“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火不归源也。”《医碥》卷一:“阳虚谓肾火虚也。阳虚应寒,何以反发热?则以虚而有寒,寒在内而格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盐麸子之别名,详该条。
《婴童百问》卷二方。硫黄、火硝、五灵脂、青皮、陈皮、半夏曲各等分。为细末,粟米糊为丸,麻子大,每服三丸,米饮送下。治小儿急惊,寒热吐泻,痰延壅盛。
见《中药志》。为金钱白花蛇之别名,详该条。
即利尿穴。见该条。
外治法之一。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①针烙决脓:凡痈肿皮厚口小,脓水出之不快者;或疖皮薄内溃成脓者,当用火针法排其脓血。②消肿火针:凡鱼口便毒,横痃冷疔,形势已成顽肿木头,不溃不消,针之引毒外出。取
见《桂海虞衡志》。为冰凉花之别名,详该条。
舌苔黄腻而厚。是体内湿热俱盛之象,法当清热利湿。
外科病证专著。2卷。日本片仓元周撰于天明六年(1786年)。作者承袭其父治疗霉、疠之经验秘传,结合个人临证心得撰集成书,分乾坤两册,一为理疠,一为理霉,遵古法而增新意,故名为《霉疠新书》。现有日本天明
外科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今称通里法。见《太平圣惠方》卷六十一。即应用泻下药物,使蓄于脏腑的毒邪得以疏通排泄,促使疮疡治愈的方法。适用于疮疡初、中期,内蕴热毒较盛者,如内疏黄连汤即是。若阴虚火旺,胃肠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