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陕西中药志》。为白屈菜之别名,详该条。
针法著作。承淡安等编。书中阐解子午流注学说在针法上的应用。195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
【介绍】:见李言闻条。
经外奇穴名。《备急千金要方》:“遗溺,灸遗道,侠玉泉五寸。随年壮。”即位于脐下4寸(中极即玉泉)旁开2.5寸处。与肠遗穴同位。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则定位于中极穴旁开5寸处。
病证名。见明·赵献可《邯郸遗稿》。多因孕后脾肾阳虚,或外受风寒;或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肾,以致肾阳不能上蒸脾土,运化失职所致。脾肾阳虚者,症见脐下作痛,肠鸣即泻,腹胀畏寒肢冷。宜温阳健脾止泻,用四神丸
病证名。①《古今医统》指“头硬不能俯视,气壅胸膈,手足心冷如冰而硬,名曰五硬”。多因禀赋不足,真阳大虚所致。急用六君子汤加炮姜、肉桂、柴胡、升麻以复其真气。②《幼科铁镜》指肝受风邪,头颈手足强直的病证
出《礼记·郑玄注》。为芜菁之别名,详该条。
亦称胆虚、胆虚气怯。病后气虚,内脏功能失调所致。证见虚烦不眠,易惊恐心悸,口苦多疑虑,常叹息。《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胆气不足,其气上溢而口苦,善太息,呕宿汁,心下澹澹,如人将捕之。”治疗常
见订正伤寒论注条。
证名。指带脉不和出现的病症。《素问·痿论》:“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脉经》卷二:“带脉左右绕脐腹腰脊痛,冲阴股也。”《杂病源流犀烛·带脉病源流》:“中分不运,必病腹满。阴阳两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