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穴名。代号SJ5。出《灵枢·经脉》。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位于腕部背横纹上2寸,尺、桡两骨间。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
①见《江西草药》。为青酒缸之别名。②见《福建中草药》。为金盏银盘之别名。③见《闽东本草》。为鬼针草之别名。各详该条。
见《泉州本草》。为萆薢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元代医生。字寿朋。休宁(今安徽休宁)人。精通医术,用药不拘于古方,疗效很高。后任郡医学提领。
【介绍】:见陈元赟条。
经脉名。即足太阴经。马王堆汉墓帛书载《阴阳十一脉灸经》:“大(太)阴脉:是胃脉殹(也)。彼(被)胃,出鱼股阴下廉,腨上廉。出内踝之上廉。是动则病:上当走心,使复(腹)张(胀),善噫,食欲欧(呕),得后
指受惊吓所致的疾病。《张氏医通·神志门》:“惊则气乱,郁而生火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或短气,或自汗,或眠多异梦,随即惊觉。并宜温胆汤加熟枣仁,如远志丸、妙香散、平补正心丹、龙齿清魂散皆可选用。”《
经外奇穴名。《针灸资生经》引《集效》:“灸劳法:……令身正直,用草子,男左女右,自脚中指尖量过脚心下,向上至曲大纹处截断,却得此草自鼻尖量,从头正中至脊,以草尽处用墨点记;别用草一条,令病人自然合口,
病名。又称翻胃、胃反。①指食下良久复出,或隔宿吐出者。《医贯》:“饮食倍常,尽入于胃矣,但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或一两时而吐,或积至一日一夜,腹中胀闷不可忍而复吐,原物酸臭不化,此已入胃而反出,故曰翻胃
病证名。多由肝脏壅热所致。症见“胞睑睛硬,珠不运转,举目痴痛”(《眼科统秘》)。即硬睑硬睛,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