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肘后备急方》卷五:“恶肉者,身中忽有肉,如赤小豆粒突出,便长如牛马乳,亦如鸡冠状,亦宜服漏芦汤,外可以烧铁烙之,日三烙,令稍焦,以升麻膏敷之。”本病似包括疣赘及疤痕疙瘩等。②即腐肉。《外科理
病证名。指湿邪引起的以下身为重的水肿。《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下身肿者,腰脐两足皆肿也。病因脾经湿热所成。”宜急用利水化湿之剂,外敷贴脐法,内服沉香琥珀丸。
【介绍】:见郑麈条。
火头痛的别称。《医林绳墨·头痛》:“有心烦头痛,病出于耳,其络在于手足少阳二经。其症自耳前后痛连耳内,痛甚则心烦。治宜黄连、山栀之属,泻之则愈,此为火热之头痛也。”详火头痛条。
病名。由于酷日曝晒所致的皮肤疮疡。《外科启玄》卷九:“三伏炎天,勤苦之人,劳于工作……受酷日曝晒,先疼后痒而成疮。”其症在皮肤暴露部位出现红斑、肿胀,甚者发生水泡,灼热、瘙痒、刺痛,轻者一两天逐渐消退
病名。①指体表的局限性包块。见《医学入门》卷六。多因脾弱不运,湿痰流聚而成。症为皮内生核、多少不等,无红无热,不痛不硬,推之可移,多发于颈项、下颏、四肢及背部。生于身体上部者多挟风热;生于下部者多挟湿
【介绍】:见李时珍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红根草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简称《伤寒金镜录》。元·杜清碧撰于1341年。是现存早期的舌诊专著。世传较早的刊本为明·薛己所传,后再刻于《摄生众妙方》卷下,清·王琢崖复刻于《医林指月》中,并有其它袖珍本多种。其中以《摄生众妙
出《名医别录》。为山药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