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脾病证治

小儿脾病证治

儿科五脏病证治之一。脾恶湿,故病多体重,困倦多睡,不思饮食,泄泻热证则目内黄,尿黄。口疮口臭,烦易饥,宜泻脾胃蕴热,用泻黄散寒湿困脾,脘腹胀满,泛恶欲吐,食纳减少,消化不良,苔白脉缓。宜芳香化湿,散寒健脾,用藿香正气散脾虚,困倦思睡,睡卧露睛,泄泻色白,面黄体瘦,宜益脾健胃,用异功散。脾虚不运,食后腹胀,宜健脾利气,用香砂六君子汤脾气下陷少气懒言,宜补中举陷,用补中益气汤。《育婴家秘》:“脾热者泻黄散;胃热人参白虎汤;脾胃寒理中丸;脾胃虚者异功散、调元散、人参白术散养脾丸伤食消积丸保和丸宿食成积者枳朴大黄丸;湿胜者胃苓丸。”

猜你喜欢

  • 碎叶青花

    见《湖南药物志》。为秋鼠曲草之别名,详该条。

  • 针刺角度

    指进针时,针体和穴位皮肤间的角度而言。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和横刺三种。采用何种角度主要与穴位的所在部位和治疗要求有关。有时同一穴位亦可采用不同角度进行针刺。

  • 久痰

    痰证之一。指痰液在体内停积日久的病证。《明医杂著·痰饮》:“久而重者,黄浊稠结,咳之难出,渐成恶味,酸辣腥臊咸苦,甚至带血而出。”亦可见潮热咳嗽,有似内伤阴火。宜用熟地、茯苓、山药、苡仁、芡实、萸肉、

  • 寒夜啼

    病证名。见《证治准绳·幼科》。又称腹痛夜啼。系由内脏虚寒所致。症见面色青白,四肢不温,曲腰而啼,眼中无泪,得灯火则啼稍息。治宜温中祛寒。用理中汤。

  • 龚居中

    【介绍】:明代医家。字应园。江西金谿人。对内、外、儿等科都有所长。编著有《痰火点雪》(一名《红炉点雪》)一书,重点讲述肺痨病的证治。另著有《外科百效全书》、《幼科百效全书》、《小儿痘疹医镜》等书。

  • 盖痘疹

    病证名。痘疮方愈,而疹子随发的证候。因痘后余毒未尽,更恣意饮食,外感风寒而引起,其症遍身出疹,先如粟米,渐成云片状。治宜疏风清热,用加味消毒饮(《医宗金鉴》:荆芥、防风、牛蒡、升麻、甘草、赤芍、山楂、

  • 经绝

    即经水断绝。详该条。

  • 张戴人

    【介绍】:见张从正条。

  • 丹溪喉闭丸

    见《串雅内编》卷三。即巴霜顶,见该条。

  • 孔子枕中散

    见《千金翼方》卷十六。即孔子大圣知枕中方,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