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小儿黄病

小儿黄病

病名。《太平圣惠方》:“夫小儿黄病者,是热入于脾胃,热气蕴结,与谷气相搏,蒸发于外,故皮肤悉黄,眼赤黄也。脾与胃合,俱象于土,候于肌肉,其色黄,故脾胃内热,即蒸发于外,令肌肤黄也。”《幼幼集成》谓小儿黄病,湿热发黄者少,脾虚发黄者多。盖脾土强者,足以捍御湿热,必不生黄,惟其脾虚不运,所以湿热乘之,治宜茵陈五苓散,去其湿热,黄稍退,即速健脾。若面目俱黄而带虚浮,唇白舌淡,口不渴,身不热,夜无烦热小便不涩,不可认为湿热而分利之,速救脾胃,宜用四君子汤加减为治。

猜你喜欢

  • 幼科心法集解

    见郑氏彤园医书四种条。

  • 鹤翔庄

    气功功法。是以模仿仙鹤性情、动作而自我锻炼为主的功法。由赵金香1980年创。其功法:①动功为基础;②站桩功产生自发功;③常用辅助功法,如疏肝法、点穴降浊法等可任选。动作简明,易学易练。

  • 连舌

    即结舌。详该条。

  • 疮疡四肢厥逆

    证名。出《疡医准绳》卷三。指患疮疡期间出现四肢厥逆的现象。厥证有寒厥与热厥之分。寒厥由于肾阳虚衰,不能外温所致。证见四肢逆冷过于肘膝,指甲青紫,脉沉微细,疮亦灰白下陷。治宜温阳为主,方用托里消毒散去连

  • 伤寒发微

    书名。曹家达注。刊于1933年。作者能密切结合个人临症运用《伤寒论》方的经验,融会仲景原文以阐述病理、分析经义,颇多可取,对读者有一定的启发。但也杂有片面的观点。后人将此书与《金匮发微》合刊,于195

  • 兔唇

    病名。即兔缺。详该条。

  • 通玄处士

    【介绍】:见刘完素条。

  • 宣痹通阳

    通阳法之一。宣散痹阻、温通阳气的方法。如胸痹证,因胸阳不振,浊阴上逆,痹阻气机,用栝蒌薤白白酒汤。

  • 掌骨伤

    病名。见《伤科汇纂》卷六。多因跌打、压撞所致。可伤一骨或数骨,以第一和第五掌骨骨折为多见。伤处肿胀、疼痛、压之加剧,在折端有陷下或突起畸形,触摸时可有骨声,活动受限。治宜手法整复,夹缚固定。用药参见骨

  • 手足大指爪甲穴

    见鬼眼条。